期刊文献+

诱惑的魅力与本质主义的批判——从精神分析的视野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章认为,虽然鲍德里亚的诱惑概念晦涩难解,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仍是其仿真和拟像概念的另类表达,诱惑即表象,它与本质无涉;如果一定论及本质,那么表象即本质。这是《诱惑》一书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体现,也是它既不同于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也不同于当代解释学、女权主义批判和后现代主义诸流派的主要缘由。《诱惑》一方面体现了对以弗洛伊德和拉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和当代女权主义的批判态度,进一步彰显了鲍德里亚对现代社会的激进的批判态度。另一方面,"诱惑"概念也包含了对近代哲学主体和客体的颠覆和反转,彰显了现代技术社会主体的被动性和客体对主体的优越性。文章提出,在反对本质主义上,鲍德里亚与精神分析是相似的;但他的批判态度更为激进。最后,鲍德里亚的"诱惑"的游戏及其策略,仍然不过是最前卫的、最激进、最革命的左翼游戏性和幻想般的"想象"。
作者 孔明安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6,共7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精神分析维度中的商品拜物教研究"(项目编号:12BZX00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孔明安.象征交换、诱惑与女权主义的社会批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0(6):76-82. 被引量:4
  • 2J.BAUDRILLARD.introduction, Seduction, ST[M], Martin s Press, 1990.2;2.
  • 3J.BAUDRILLARD.Seduction, ST. Martin's Press[M], 1990.7.6;21 ;2;81 ;81.
  • 4鲍德里亚,车槿山.象征交换与死亡[M].译林出版社,序言.2006.
  • 5鲍德里亚,张新木.诱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55;9;13;13;15;87;47;79;81.
  • 6J.LACAN, 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M].The Hogarth Press , 1977.263; 103.
  • 7夏颖:《“诱惑”:对抗生产的表象游戏——对鲍德里亚<诱惑>的一种解读》,《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12期..
  • 8张一兵教授.《诱惑》.译本的代译序第2页.

二级参考文献10

  • 1Baudrillard: Polar une critique de l' economie politique du signe (Paris:Gallimard, 1972)145.
  • 2M.毛斯著,余碧平译.《社会学和人类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11页,第208页.
  • 3J. Baudrillard, introduction, Seduction (St. Martin's Press, 1990) 2,22,22.
  • 4鲍德里亚著,车槿山译.《象征交换与死亡》,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前言.
  • 5J. Baudrillard, Seduction (St. Martin's Press, 1990) 63.
  • 6J. Baudrillard, Seduction (St. Martin's Press, 1990) 67, 81, 81.
  • 7J. Baudrillard, Seduction( St. Martin's Press, 1990)22 ,p82 ,p83.
  • 8J. Baudrillard, introduction, Seduction ( St. Martin's Press, 1990) 2,21,21.
  • 9J. Baudrillard, introduction, Seduction (St. Martin's Press, 1990) 21,6, 2, 7.
  • 10鲍德里亚著,车槿山译.《象征交换与死亡》.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第20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