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性相近"一语在中国思想史素来争论颇多,难下定语。朱子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将之诠释为"气质之性",谓天地之性杂在气里所形成,一方面肯定人之自然之性,另一方面,以目的论视角,强调自然之性流行发用时,亦有道德的性理发生作用,使人能知善恶,此是人之为人之真性。对此,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无法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消融此种诠解,视其为岐出,强调气质之性的独立性来保证性理的超越性,对人的现实性有所遗落。而朱子则将现实与超越统于一体,欲将人从平庸中超拔出来,以气质之性的普遍性彰显人性的超越性。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1,共5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朱熹的道德修养论研究"(15BZX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