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卧底身份认同和精神认同的双重困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香港卧底片产生于香港特殊政治历史背景下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困境,卧底片对卧底身份认同困境的呈现,正是港人对自身身份认同困境的表达。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也好,卧底的身份认同也罢,在面临身份认同困境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群体认同、情感认知和职责认同等精神困境,从而导致身份认同和精神认同的双重困境。本文以2005年至2015年上映的香港卧底片为例,结合身份认同理论,解读卧底的身份认同和精神认同的双重困境。
作者
公衍梅
机构地区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2-54,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关键词
卧底片
卧底
身份认同
精神认同
认同困境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12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
.心理研究,2012,5(1):21-27.
被引量:523
2
孙频捷.
身份认同研究浅析[J]
.前沿,2010(2):68-70.
被引量:48
3
陶家俊.
身份认同导论[J]
.外国文学,2004(2):37-44.
被引量:493
4
马春花.
香港卧底电影:身份认同的窘境[J]
.新闻知识,2014(6):74-75.
被引量:3
5
王成林,邵群.
解读香港电影中的身份认同[J]
.科技信息,2008(17):218-218.
被引量:9
6
刘骏.
浅谈香港“卧底”题材影视作品中的身份探寻——以《潜行狙击》为例[J]
.戏剧之家,2012(5):67-69.
被引量:2
7
王彩娟.
浅析电影《门徒》的后现代意蕴[J]
.电影文学,2009(24):63-64.
被引量:1
8
白玉:《卧底江湖的文化症候-〈无间道〉之后香港卧底片研究》,暨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80
1
何建平.
试论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2):1-11.
被引量:10
2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
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
.社会学研究,2005(5):202-227.
被引量:211
3
刘忠波.
“九七”回归时期香港电影的文化认同[J]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1):45-47.
被引量:9
4
彭远春.
论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市杨园社区餐饮服务员的调查分析[J]
.人口研究,2007,31(2):81-90.
被引量:116
5
许传新.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
.学术探索,2007(3):58-62.
被引量:112
6
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2003年.
7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8
查尔斯·秦勒著,韩健等译.自我的根抓:现代认同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9
本杰明·史华慈.“论中国的法律观”.载张仲秋编.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0
梁漱汉.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1012
1
王玉清.
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我带你去那儿》中主人公成长的三个阶段[J]
.中国文艺家,2019,0(12):73-73.
2
黄绍兵,孔巧,周萌,许天齐,邝健,宋志普,夏百仪.
综合心理干预法对全封闭环境下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4(3):158-161.
被引量:3
3
连冬花,李丽芳.
无锡段运河遗产的文化表征及其时代创新[J]
.运河学研究,2023(2):144-156.
4
占琦.
代入、演绎、黏合:作为沉浸式文旅景观的真人NPC[J]
.新闻知识,2023(5):67-73.
被引量:1
5
庞亮,杨洋.
“80后”的的集体记忆书写及其身份认同建构:以“翻红”歌手偶像为例[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2):225-237.
6
王婧雯.
从民间艺人到网络红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者的网络影像实践与身份认同[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2):199-210.
被引量:1
7
陈庚,邱晶钰.
新中国戏曲艺人的身份转换与认同变迁[J]
.戏曲艺术,2021,42(1):98-104.
被引量:1
8
杨茜玥,杨书训.
儿童文学网络趣缘群体身份认同研究——以《儿童文学》杂志故事版读者交流QQ群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1(5):84-86.
9
张建华.
自媒体人身份认同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1(4):77-79.
被引量:1
10
张林应,左全顺,章芝梅,锁艳碟,罗敏,汤璟.
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心理重构与社会适应探究[J]
.心理月刊,2022(17):206-208.
同被引文献
5
1
蒋逸文.
浅析TVB警匪剧和国产谍战剧的卧底角色塑造——以《使徒行者》和《黎明之前》为例[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4):174-175.
被引量:2
2
付晓.
影视交汇视域下的香港电影新浪潮源起论——以探寻“香港身份”为中心[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1):128-133.
被引量:4
3
杨淑芳.
无间地狱中的“泣儿”——浅谈香港卧底电影中的警察身份认同[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8):208-209.
被引量:1
4
王传领.
从《伪装者》论当前谍战剧的探索与创新[J]
.艺术百家,2017,33(1):228-230.
被引量:2
5
季娴.
透过《使徒行者》和《黎明之前》看TVB警匪剧和国产谍战剧的卧底角色塑造[J]
.戏剧之家,2015(5X).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张佳妮,卢霖.
香港“卧底”题材电影的艺术处理——对比《无间道》与《使徒行者》[J]
.现代交际,2019,0(16):94-95.
2
史星晨.
谍战剧《伪装者》和警匪剧《使徒行者》的对比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8,9(9):131-132.
1
王晓明.
太阳消失之后──谈当前中国文化人的认同困境[J]
.当代作家评论,1995(5):4-7.
被引量:8
2
杨亚双.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干枯的女巫》[J]
.北方文学(下),2016,0(11):23-24.
3
王晓璐.
奈保尔《河湾》中的民族认同困境研究[J]
.出版广角,2015(8):123-124.
4
刘虹.
我所认识的郭路生[J]
.青年作家,2007(4):38-45.
5
陈培浩.
蝴蝶与牛虻——朵渔诗歌的文化位置及精神认同[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3(4):72-74.
6
牛学智.
有用与无用:文学知识分子在思潮中的精神认同——牛撇捺杂文立场与几个关键词[J]
.朔方,2006,0(4):70-77.
7
罗振亚.
现代主义诗歌:中国对西方的精神接受[J]
.文艺理论研究,2002(5):19-24.
被引量:1
8
高巧缇.
悲伤疼痛的夜晚——解读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J]
.青年文学家,2014,0(2X):25-25.
9
王仁凤.
从《我在霞村的时候》看女性自我价值认同困境[J]
.文学界(理论版),2012(3):11-12.
10
黄曼旖.
试论丁玲的自我认同困境——从《我在霞村的时候》文体模糊性谈起[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5(3):71-76.
电影文学
2016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