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传播对国家与社会的双向赋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微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传播形式,它对社会和国家进行着双向赋权。它对社会的赋权主要表现为增强社会公共意识、构造社会关系、重塑社会运动类型。微传播对社会的赋权有不均衡性。它对国家的赋权主要体现为:它是民族国家构建的新工具、推进政治社会化的新手段、国家形象构建的新载体、推行国家统治霸权的新技术。
作者
李彦冰
机构地区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出处
《新闻知识》
2016年第9期3-7,共5页
News Research
基金
北京市社科规划办青年项目"新媒体时代政府信息传播的话语研究"(15ZHC022)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微传播
社会赋权
国家赋权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D0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黄清源,王毅萍.
社交媒体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作用分析——以什邡事件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2013(1):27-29.
被引量:8
2
[荷]简·梵·迪克.网络社会-新媒体的社会层面[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191.
3
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和文化世界[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8):14.
4
赵婷婷.
微博舆论与国家认同的建构——以“中菲黄岩岛之争”微博舆论为研究视角[J]
.东南传播,2012(12):45-47.
被引量:3
5
沈平.《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视频背后[EB,OL].四月网,2013-10-20.
6
漫画习大大很萌很亲民[N].渤海早报,2014-11-26.
7
[英]詹姆斯·柯兰,娜塔莉·芬顿,德斯·弗里德曼.互联网的误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7):117.
8
人物资料:爱德华·斯诺登[EB/OL].搜狐网.2015-6-1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徐寅峰,刘德海.
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根源的主观博弈分析[J]
.预测,2004,23(6):43-45.
被引量:54
2
王来华,陈月生.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J]
.理论与现代化,2006(5):80-84.
被引量:59
3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4
中非黄岩岛对峙专题告[EB/OL].网易新闻,(2011-04-23).http://news.163.com/special/duizhiquancheng/.
5
仲立新.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边界在哪里[EB/0L].新华网评,(2001-12-19).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5105tcontent一8106315.htm.
6
彭兰.
从社区到社会网络——一种互联网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J]
.国际新闻界,2009,31(5):87-92.
被引量:87
7
于建嵘.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114-120.
被引量:355
共引文献
9
1
林雅玲.
协商互动:邻避抗争中的国家-社会关系——基于多案例的比较研究[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9,40(3):56-66.
2
邓祺,黄卫东.
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非现实冲突转向[J]
.怀化学院学报,2014,33(1):44-46.
3
钱海婷.
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的公众使用和管理[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0):79-84.
4
张森.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的政府传播视角[J]
.社会学评论,2016,4(4):34-49.
被引量:4
5
常珺宜.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社交媒体突发性新闻的占位逆袭[J]
.声屏世界,2016(10):62-64.
6
尹继武.
中国南海安全战略思维:内涵、演变与建构[J]
.国际安全研究,2017,35(4):33-61.
被引量:3
7
杜晋丰,乔菲.
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研究——基于涉警舆情事件的分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3):135-141.
被引量:1
8
马超.
建设海洋强国的政治学解释--基于注意力配置的分析[J]
.热带地理,2022,42(7):1201-1213.
被引量:1
9
申博.
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以美国波士顿爆炸案为例[J]
.华中人文论丛,2013(1):263-265.
被引量:5
1
孟祥斐.
社会赋权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24(4):10-15.
被引量:2
2
孙喜梅.
社会质量理论:一个研究综述[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0(4):45-50.
3
卢克.
首都建在哪里好?[J]
.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09(4):10-12.
4
徐延辉,陈磊.
中国特色的社会质量指标体系研究[J]
.社会主义研究,2014(2):78-87.
被引量:12
5
徐延辉,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2016(2):44-53.
被引量:13
6
查乔治.
公共管理视角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困境及反思[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4):66-69.
被引量:1
7
金桥.
社会质量理论视野下的政治参与——兼论西方概念的本土化问题[J]
.社会科学,2012(8):69-77.
被引量:6
8
萨日郎.
论蒙古族文学传播形式的演变[J]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7,0(1):38-42.
被引量:1
9
徐小芳,项松林.
西方社会质量理论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借鉴价值探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5):43-45.
被引量:1
10
姚云云,张文喜.
社会发展质量诉求与我国社会政策价值导向——基于社会质量理论的回应[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2-17.
被引量:4
新闻知识
201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