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天黑前的夏天》的女性主义解读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主人公凯特的在夏天中的一系列经历、感受进行解读。从标题的象征意义、凯特梦境的意象以及她的心路成长历程几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作家莱辛对女性问题的深刻理解。
作者
任平
机构地区
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出处
《芒种(下半月)》
2016年第5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主义
自我觉醒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英] 多丽丝·莱辛.邱益鸿译.天黑前的夏天[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2
卢婧.
20世代80年代以来国内多丽丝·莱辛研究述评[J]
.当代外国文学,2008,29(4):75-81.
被引量:33
3
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上海:三联书店,2009.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陈才宇.
形式也是内容:《金色笔记》释读[J]
.外国文学评论,1999(4):72-76.
被引量:21
2
刘雪岚.
分裂与整合——试论《金色笔记》的主题与结构[J]
.当代外国文学,1998,19(2):156-160.
被引量:25
3
张鄂民.
多丽丝·莱辛的创作倾向[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4):97-101.
被引量:12
4
李福祥,钟清兰.
从动情写实到理性陈述──论D.莱辛文学创作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J]
.外国语文,1994,19(1):33-39.
被引量:7
5
孙宗白.
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J]
.外国文学研究,1981,3(3):69-72.
被引量:36
6
王家湘.
多丽丝·莱辛[J]
.外国文学,1987(5):80-83.
被引量:24
7
多丽丝.莱辛,肖强,周平.
一封未寄出的情书[J]
.外国文学,1985(12):23-27.
被引量:2
8
多丽丝.莱辛,金隄.
老酋长姆希朗伽[J]
.外国文学,1983(7):74-81.
被引量:1
9
李福祥.
多丽丝·莱辛笔下的政治与妇女主题[J]
.外国文学评论,1993(4):40-46.
被引量:29
10
王丽丽.
从《简·萨默斯的日记》看多丽丝·莱辛的生命哲学观[J]
.当代外国文学,2005,26(3):35-39.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35
1
鲁修红.
走出分裂,走向健全——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8):81-82.
被引量:1
2
陈宏川.
多丽丝·莱辛的英裔白人身份对其作品的影响[J]
.山东文学,2010(11):110-112.
被引量:1
3
杜洪晴.
《野草在歌唱》中的死亡主题[J]
.飞天,2011(2):48-50.
4
万丽君.
寻找自我与远离“被他者化”——读多丽丝·莱辛《另外那个女人》[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32-33.
被引量:2
5
李正栓,孙燕.
对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原型阅读[J]
.当代外国文学,2009,30(4):12-18.
被引量:27
6
张龙海.
哈罗德·布鲁姆论“误读”[J]
.当代外国文学,2010,31(2):57-67.
被引量:13
7
印玲.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历史书写[J]
.当代外国文学,2010,31(3):21-29.
被引量:2
8
李娜.
浅析多丽丝·莱辛《天黑前的夏天》——女性在自我认识之路上的一次徘徊[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41-42.
9
曹小雪.
论多丽丝·莱辛早期“逃离”性格的形成[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1(3):132-134.
被引量:1
10
王丹.
对《野草在歌唱》的叙事策略分析[J]
.大舞台,2011(5):269-270.
被引量:1
1
梁艳,屈荣英.
“天使”的出走和回归——《天黑前的夏天》的女性主义解读[J]
.大连大学学报,2012,33(1):66-69.
被引量:5
2
咪蒙.
不要把人生浪费在正事上[J]
.文苑(经典美文),2013(4):72-73.
3
梁晴.
逃离与回归——比较《天黑前的夏天》和《逃离》[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1):93-95.
4
杜丽娜.
论《舞姬》中主人公丰太郎性格的卑劣性[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5):61-61.
被引量:1
5
雷晓蓉.
执著的寻求者——论张爱玲作品对女性问题的探索[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5):59-60.
6
李健.
第十个警察[J]
.法制与社会,2006(2):26-26.
7
陈湘.
沉重的《哀妇人》[J]
.跨世纪(时文博览),2008,0(17):40-41.
8
陈伟莉.
子君和安娜[J]
.阅读与鉴赏(教研),2007(11):56-59.
9
悦读[J]
.风景名胜,2012(4):170-171.
10
李艾红.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女性形象分析[J]
.新丝路(下旬),2016(8):130-130.
芒种(下半月)
201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