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音义相切 声情相谐——苏轼诗词译本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诗词所独具的诵读性及意蕴感的语言特质使其成为音义学研究的最佳素材。本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在梳理中西音义学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借助最新语音语料库手段,从音韵、节奏、音义联觉等方面进行小型实证研究,并进行客观数理分析,探索其韵律格局、译者风格与美学价值。通过研究发现,相比之下许渊冲译本在音韵、节奏、音义联觉等方面的把控达到了音义最佳的契合点。
作者
戴文静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8-225,共8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苏轼
诗词翻译
音义学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93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朱永生.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1):2-7.
被引量:171
2
贺川生.
音义学:研究音义关系的一门学科[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1):22-29.
被引量:61
3
李娟,张权.
从汉语的音韵特征看语言的认知理据性[J]
.外语研究,2008,25(2):35-39.
被引量:1
4
王寅.
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2):1-6.
被引量:65
5
辜正坤.
人类语言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模式─—兼论汉诗音象美[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6):87-95.
被引量:37
6
沈炯.
汉语语调构造和语调类型[J]
.方言,1994(3):221-228.
被引量:109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许晋.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关系再阐释[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S1):116-117.
被引量:4
2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1):2-8.
被引量:739
3
戴浩一,叶蜚声.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J]
.当代语言学,1991(1):25-33.
被引量:77
4
许国璋.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0(3):2-10.
被引量:248
5
胡壮麟.
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ón的研究现状[J]
.当代语言学,1996(4):1-10.
被引量:65
6
戴浩一,叶蜚声.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
.当代语言学,1990(4):21-27.
被引量:162
7
索振羽.
索绪尔及其《普通语言学教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2):51-56.
被引量:30
8
胡壮麟.
语言的可证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1):9-15.
被引量:111
9
延俊荣.
汉语语音与语言意义象似性例举[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5):51-54.
被引量:18
10
任绍曾.
叶斯柏森语法理论体系研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6):402-409.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393
1
张欣阳,陈玉东.
互动视角下陈述疑问句的韵律特征初探[J]
.中国语音学报,2022(1):47-55.
2
杨洁,孔江平.
汉语陈述句和疑问句感知范畴研究[J]
.中国语音学报,2020(1):1-13.
被引量:2
3
陈墨玉,孔江平.
汉语焦点重音感知研究[J]
.中国语音学报,2019(1):147-157.
被引量:2
4
李智强,李爱军.
普通话连续话语中轻重音的层级性和韵律表征[J]
.韵律语法研究,2022(1):88-114.
5
马秋武.
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语言与语言学[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31(1):32-43.
被引量:3
6
解宏.
宾语前置话题句的音高表现[J]
.南开语言学刊,2020(2):56-64.
7
夏全胜,蒙紫妍,吴羲淼.
汉语“都”字句语义焦点的韵律表现——“都”关联句首主语的实验分析[J]
.南开语言学刊,2019(2):83-90.
被引量:4
8
温宝莹,张露雨.
“X比Y还W”句式两种功能的焦点表现[J]
.南开语言学刊,2019(1):23-32.
9
杨景煜.
从皮尔斯的符号学象似性理论分析广告语言的语用特点[J]
.汉字文化,2022(3):29-31.
被引量:1
10
叶秋月,Huba Bartos.
匈牙利语和汉语语音系统对比[J]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9,0(1):148-16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许渊冲.
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4(2):70-77.
被引量:126
2
黄新渠.
钦湖上,初晴后雨[J]
.外国语,1994,17(5):47-47.
被引量:1
3
张智中.
林语堂标题英译赏析[J]
.上海科技翻译,2004(4):63-64.
被引量:4
4
张晶,张红佳.
浅评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象似性原则的体现[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4):147-149.
被引量:3
5
连真然.
论《中国地名汉英翻译词典》的翻译原则[J]
.中国科技翻译,2012,25(4):44-47.
被引量:23
6
严晓江.
论《楚辞》的叠词翻译——以许渊冲《楚辞》英译本为例[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0-74.
被引量:5
7
连真然.
中国各种山名翻译背后的学问[J]
.上海翻译,2014(1):82-86.
被引量:9
8
王小济.
评价理论下林语堂的古诗词英译评析——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5):70-72.
被引量:1
9
张智中.
汉诗英译中的主语与人称[J]
.外语教学,2014,35(4):99-104.
被引量:7
10
冯晓娟,魏俊轩.
诗歌隐喻的“动”与“静”——以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9):112-11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李芳芳,汤红娟.
“三美论”视角下《饮湖上初晴后雨》英译本比较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46-54.
被引量:1
2
魏际兰,李静.
论苏轼诗词英译本的诗性特征——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3):69-75.
被引量:1
3
宋倩倩.
国内对苏词意象英译的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2020,0(1):109-110.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贤德,王帅.
“三美论”视角下的许渊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4(5):92-94.
被引量:1
2
王琳.
三美论视角下散文英译研究——以《异国秋思》为例[J]
.现代语言学,2024,12(9):681-685.
1
宫兴书.
交际语言教学设计探析[J]
.天津教育,2005(9):47-48.
2
聂睿,赵轶.
从“三美”理论看中国古诗词翻译的意美[J]
.华商,2008(10):70-71.
3
衡方方.
功能对等理论下《西风颂》译本比较研究[J]
.考试周刊,2011(46):34-35.
被引量:1
4
何明烈.
《天净沙·秋思》英译中的隐性衔接[J]
.鄂州大学学报,2014,21(11):81-82.
5
麦耘.
隋代押韵材料的数理分析[J]
.语言研究,1999,19(2):112-128.
被引量:30
6
张抗抗.
试析命名的拟声或联觉语音象征理据[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6):72-73.
被引量:2
7
戴玉霞,成瑛.
苏轼诗词在西方的英译与出版[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3):103-107.
被引量:9
8
陆璐,姚剑鹏.
从“三美论”角度浅析许渊冲对叠词的翻译——以《元曲三百首》为例[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26(3):55-59.
被引量:5
9
王志慧,李崇月.
《苏轼诗词选》英译的美学损失与补偿[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4):96-99.
被引量:3
10
张文.
语音联觉在英汉诗词中的表述[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71-73.
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
201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