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创作主体沟通客体的感觉假象与多层特征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创作主体如何获取生活的印象,这既是一个古老的诗学命题,又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创作者的理论感悟与实践个案来探究主体是如何通过感觉来联结生活图景,并沟通主观心灵的交融,对生活形成富有个性的主体感知体验,进而把握生活的通道。主体感觉常常是得之于生活的感觉刺激,同时也叠映出主体感觉假象,由此形成多层感觉印象。
作者 陶新武
出处 《写作》 2016年第9期9-16,共8页 Writing
基金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方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 1马赫.感觉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8.
  • 2培根 许宝骚译.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
  • 3庄子.庄子[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
  • 4乔治.桑塔雅纳.大画家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第26.
  • 5王蒙谈创作[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58.
  • 6橄榄树一曲的由来[J].青年文摘,1986(2).
  •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73-374.
  • 8刘勰.文心雕龙·神思[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6.
  • 9穆时英《第二恋》《新感觉派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18-335.
  • 10施蛰存《石秀》《新感觉派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92.

共引文献2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