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基于创造状态的郭沫若评价模式转型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中国历史时期最富创造力的学者与作家之一,郭沫若在中国近现代学术与文学发展史上居功至伟。在创新驱动战略成为顶层设计的历史背景下,要构建适应特定对象的评价模式,给郭沫若学术与创作的创造力以应有评价,促进大批灵感学术写作者与灵感文学创作者可持续发展。自我实现的郭沫若被严重低估,评价误区包括:定位误区、片面误区、表象误区与实用误区,这与不恰当的模糊评价模式、单一评价模式、行迹评价模式与成果评价模式攸关。公允评价处于清净境界与灵感状态、全面发展的杰出创造型人才郭沫若,必须向精准评价模式、综合评价模式、境界评价模式与状态评价模式转型。郭沫若无比丰富的人格原型,是创新机制与评价新解的源泉。评价者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郭沫若清净境界与灵感状态的真谛。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3期35-40,共6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基金 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立项课题:学术创意写作初探:以郭沫若为例(GY2015A01) 2015西安文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商管理重点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模式转型"
关键词 清净 灵感 状态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二级参考文献106

共引文献3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