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明知、特别认知与刑法归责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刑法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立场之争,在不法论上表现为行为人的主观不法与行为的客观不法之对立,由此刑法归责的对象也一直在行为人与行为(包括结果和行为)之间徘徊辗转。罗克辛教授和雅科布斯教授虽然在归责理论体系存在差异,但在不法论上都坚持把重心放在客观构成要件方面,但是特别认知问题的存在,使得客观归责理论如芒刺在背。审视罗克辛教授在特别认知问题上的相关阐述,其可能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客观归责不"客观";故意判断客观化的实质是意欲要素客观化、不要论;法益保护立场指导的风险概念及其判断空洞化、实质化;客观归责理论自身缺陷导致解读结论差异化,体系自洽性和逻辑性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而针对特别认知问题,雅科布斯教授的角色理论、团结义务以及保证人地位等阐述不仅存在与罗克辛教授客观归责理论本质上相同的不足之处,也在评价规范依据、不作为义务的性质与范围界定、具体的适用规则等方面存有可质疑或商榷之处。置于我国刑法理论语境下,从明知这一角度考察,基于明知内容、程度等内涵的分析,并从刑法处罚范围、归责的责任分配和归责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对特别认知者不进行刑法归责为妥。
作者 闻志强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52,共28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基金 华东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编号:2015-1-008) 华东政法大学"未来法学家.学术之星"研究生学术项目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085工程"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海外调研计划"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2

  • 1何庆仁.特别认知者的刑法归责[J].中外法学,2015,27(4):1029-1051. 被引量:49
  • 2劳东燕.刑法中的客观不法与主观不法——由故意的体系地位说起[J].比较法研究,2014,28(4):65-87. 被引量:58
  • 3[德]京特·雅科布斯著:《规范·人格体·社会-法哲学前思》,冯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页.
  • 4[德]克劳斯·罗克辛著.《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17页.
  • 5闻志强.中国刑法理念的前沿审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2):3-22. 被引量:15
  • 6Vgl. Jakob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 Aufl. , 1993, 2/2.
  • 7[德]京特·雅科布斯著:《行为责任刑法》,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以下.
  • 8Vgl. Jakobs, Tatervorstellungundobjektive Zurechnung, in: Gedachtnisschriftfttr Armin Kaufmann, 1989, S. 271ff.
  • 9Jakobs, AT2, 7/59, 24/17; Puppe, NK, vor13/158.
  • 10杜沙:"客观归责与不作为浅析",载张明楷编:《刑事疑案演习(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二级参考文献329

共引文献786

同被引文献3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