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重大题材”再议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49年后,日益走向"一体化"((1))的"国家文学"((2))显出高度组织性、计划性特征,几乎每场重大政治运动、每次基本国策的实施都有蜂拥而至的作品跟进,这就限制了作家"写什么",亦即通常所谓"题材"。经过"反胡风""反右"和"大跃进",对"题材"的"片面化、狭隘化"理解造成"题材问题上的清规戒律"更加严重,"似乎无产阶级的文艺只能表现当前的重大题材;似乎重大题材只能是今天群众运动中的新人新事;而群众运动只能是当时当地的中心工作;新人新事只能是现成的模范人物、模范事例”。
作者 郜元宝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0,共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16

  • 1黄勇.“历史”的介入与还原——论尤凤伟的土改小说写作[J].中国文学研究,2006(2):96-99. 被引量:3
  • 2鲁迅.《狂人日记》[A]..《呐喊》[C].天津人民出版社、香港炎黄国际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 3杨奎松.《1946-1948年中共中央土改政策变动的历史考察--有关中共土改史的一个争论问题》,杨奎松.《开卷有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90-356页.
  • 4严家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丁玲的创作个性》,严家炎.《史余漫笔》,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第73-74页.
  • 5《关于"新事物"》[J].文艺报,1951,4(9).
  • 6周立波.《现在想到的几点》,李华盛,胡光凡编.《周立波研究资料》,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87页.
  • 7赵树理.《关于(邪不压正)》,黄修己编.《赵树理研究资料》,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00—101页.
  • 8冯锡刚.《李新笔下的刘少奇》[J].随笔,2009,(4):27-27.
  • 9《刘少奇与苏联大使罗申的谈话》1950年8月26日,引自杨奎松.《开卷有疑》,第343页.
  • 10朱鸿召.《三三制的来龙去脉》[J].随笔,2009,(1):97-98.

共引文献41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