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空间·岗位意识·先锋角色——林徽因与京派文学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文坛上,活跃着一个美丽女性的倩影。她或者组织文化沙龙,构建了现代意义上的都市公共空间,聚集起一群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群体;或者参与编辑文学刊物,阐释文学理想,提携文学新人;或者用妙笔生花的文笔编织富有现代气息的文学世界……这就是人们都很熟悉的林徽因。应该关注的是,作为京派文学的成员,林徽因在京派文学形成、发展的历史中也曾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萧乾称她是京派的灵魂一点也不夸张。
作者 文学武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3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京派文学与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空间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3BZW110)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第40.4l页,第15页,第46页.
  • 2[美]费慰梅.《回忆林徽因》,见陈钟英,陈宇编.《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3页,第333页.
  • 3梁再冰.《回忆我的父亲》,见刘小沁编.《窗子内外忆徽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 4[英]昆汀·贝尔.《隐秘的火焰——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季进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第47页.
  • 5[加]S·P·罗森鲍姆.《回荡的沉默——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侧影》,杜争鸣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页.
  • 6萧乾.《一代才女林徽因》,《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2页.
  • 7李健吾.《林徽因》,见陈学勇.《才女林徽因和李健吾的故事》,《文汇报》2001年12月6日.
  • 8沈从文.《谈朗诵诗》,载《沈从文全集》第17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 9王西彦.《宽厚的人,并非孤寂的作家——关于沈从文的为人和作品》,见《长河不尽流》,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86页.
  • 10[德]卡尔·曼海姆.《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现代社会结构研究》,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83页.

共引文献13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