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20年代一批中小规模、以新文化书籍尤其是新文学书籍为出版特色的现代出版机构以"新书业"为自我指称,标示与商务等大型出版机构以及旧式书局之间有明确区分。1928年成立的"新书业公会"正式确认了这一名称。公会的成立一方面反映出这群中小出版机构对掌握行业话语权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一群体在出版文化理念上的高度认同。与新文化运动相伴而生的新书业潮汐清晰,从亚东图书馆、泰东图书局到北新书局、开明书店乃至于1930年代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与文化生活出版社,生动拼接出新书业的代际转换。"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结果是其内部的竞争与合作互为表里。"新书业公会"这一民间团体在未能取得官方认可的状态下运行了一年多,多有各种切实的计划与行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作为一个行业公会,"新书业"未被政府管理意志接纳,但它对新文化尤其是新文学的传播之功是无法被漠视的,更不能被遗忘。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37,共8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书业与新文学的生成研究"(11czw0057)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书业与新文学的生成研究"(09YJCZH050)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