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独知"成为一个修身学的概念,始于朱子慎独说。朱子讲"独知",其旨趣一直扣紧在"意"之实与不实、诚与伪这一"善恶关"之省察上面。阳明进一步视"独知"为"吾心良知处","独知"成了"良知"之别名,成为一重要的哲学术语,而"独知"之范围(外延)与性质(内涵)均于朱子之原意有所滑转。"独知"之范围不再仅限于对初动之念或行迹未彰状态的觉察,而是涵括了整个心灵生活。"独知"工夫也不再通常仅仅限定在一念初动时的提防性、防御性之警觉上面,而且还具有体认、默识、涵养"心之本"("良知")这一积极功能。"独知"工夫乃是一即省察即涵养、即明即诚、即知即行的端本澄源的一元工夫,而有别于朱子省察与涵养、明与诚、知与行两轮一体的工夫。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92,共14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喜怒哀乐:修身学视野下的儒家情感问题研究"(13YJAD7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