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聊斋志异》中士人形象的齐文化特色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聊斋志异》中的士人形象具有阔达洒脱、涵容万物的包容性;志高气扬、独立不羁的自由性,这些特点带有鲜明的齐文化特色。本文试分析《聊斋志异》中士人形象的上述特色及其成因,以期对文本中士人形象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确切的认识。
作者
黄洽
机构地区
鲁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6年第3期166-171,181,共7页
Study on Pu Songling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士人形象
齐文化特色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7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清)蒲松龄.蒲松龄全集[M].盛伟,编校.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2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
余英时.士与传统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60
1
徐华.
从“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看儒、墨、杨之异[J]
.文史哲,2001(4):39-43.
被引量:2
2
时晓丽.
人是审美的存在——重读《庄子》[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4):119-122.
被引量:1
3
赵世超,卫崇文.
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5-23.
被引量:6
4
于慧芳.
孟子的道德修养论[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46-47.
被引量:1
5
赵志军.
儒家自然范畴的美学内涵[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4):21-26.
6
时晓丽.
庄子审美化的技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1):34-38.
被引量:2
7
赵星,赵国玲.
恢复性司法中国化的理念契机与伦理制约[J]
.河北学刊,2008,28(1):167-171.
被引量:2
8
王齐洲.
论墨子的文学观念——兼论孔墨文学观念之异同[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2):18-26.
被引量:3
9
裴传永.
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范畴——基于传世文献的历时性考察[J]
.理论学刊,2009(2):74-78.
被引量:1
10
雷勇.
关羽形象的塑造及其文化矛盾[J]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3):24-2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4
1
于天池.
《聊斋俚曲》的创作及其成就[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3):25-34.
被引量:1
2
周生杰.
徽商刊刻明清小说的心理认同与文化意义——以鲍廷博襄刻青柯亭本《聊斋志异》为中心[J]
.文学评论丛刊,2013(1):107-111.
被引量:1
3
张鸿魁.
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J]
.语言科学,2005,4(4):76-82.
被引量:4
4
屈小玲.
法国高校《聊斋志异》研究及其他[J]
.文学遗产,2011(1):152-159.
被引量:5
5
尚继武.
《聊斋志异》故事情境的追叙艺术[J]
.明清小说研究,2011(1):158-170.
被引量:3
6
李荣昌.
蒲松龄生平经济述考[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1):70-77.
被引量:1
7
逄淑济.
冯镇峦评点《聊斋志异》研究综述[J]
.蒲松龄研究,2011(1):82-88.
被引量:2
8
陈郑.
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
.蒲松龄研究,2011(1):114-120.
被引量:1
9
胡海义,吴阳.
蒲松龄科举屡试不第原因考辩[J]
.文艺评论,2011(6):141-145.
被引量:5
10
李来芳,谭立忠.
从蒲翁的身世看他的拼搏精神与人格魅力[J]
.蒲松龄研究,2011(2):28-3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曹世瑞.
2011—2017:《聊斋志异》研究的四个热点与两个方向——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的分析[J]
.河北学刊,2019,0(5):145-1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康兆庆,张慧娟,唐月美.
从《聊斋志异》看华北契约文化及蒲松龄契约意识[J]
.蒲松龄研究,2021(4):18-27.
被引量:1
1
袁宏.
从《歧路灯》谈士人与小说的关系[J]
.科教文汇,2006(7):156-157.
2
崔娜.
浅论《史记》中的士人形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3):11-12.
3
朱全福.
文人情怀、浪子风流与世俗气息——谈“三言”、“二拍”中的士人形象[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6):123-126.
被引量:2
4
杭勇.
论唐代小说中的落第士人形象[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4):113-115.
5
兰翠.
传神写照——论盛唐寄赠酬答诗中的士人形象[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3):285-289.
6
王艳,周铭文.
从“三言”中士人形象看冯梦龙的思想价值取向[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3):13-15.
被引量:1
7
聂泽文,王引萍,赵静.
《儒林外史》中的士风解析——以士人形象为中心[J]
.金田,2014,0(12):63-64.
8
张本一.
从忽必烈对儒人儒学的态度看元初杂剧中的士人形象[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0(1):105-109.
被引量:1
9
黄儒敏,韩再峰,宋国庆.
《左传》士人形象的道德评判[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4):67-69.
被引量:1
10
孙利华.
论《庄子》的士人形象及其成因[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28(4):21-24.
蒲松龄研究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