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加强我国科技传播效果的对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加强科学普及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大众传媒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任务。本文就如何有效利用媒体,提升科技传播的效果提出了对策。
作者
方雪晴
机构地区
上海杉达学院
出处
《新经济》
2016年第26期42-42,共1页
New Economy
关键词
科技传播
媒体
对策
分类号
G316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谭汪洋,钟丹.
我国科技传播媒介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2(3):59-60.
被引量:5
2
熊斌.
论科技传播的社会价值[J]
.大众科技,2004,6(11):32-3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司有和等编写,孙宝寅.科技传播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英]J·D·贝尔纳(J·D· Birnal) 著,陈体芳.科学的社会功能[M]商务印书馆,1982.
3
姜岩.大众媒体已成为科技传播主渠道.
4
华中强.从我国报业产业化历程看科技类报纸发展方向[N]大众科技报,2006.
5
李继承.论当代中国科技传播结构的变迁与前景的变革[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6
百度百科.查看详情.
7
亢宽盈.培育我国科技传播媒体品牌的意义,现状,目标,措施之研究[DB/OL],http:/1wwwcrsporgcrdshowphp?id=1921&p=1,.
共引文献
7
1
郑保章,杨理光.
我国科技传播生态现状及管理[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5):142-146.
被引量:11
2
燕道成.
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读科技传播[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226-229.
被引量:15
3
卢国华.
中国报纸科技传播能力的评估与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7):46-51.
被引量:2
4
李天龙,张露露,张行勇.
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困境与策略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10):80-84.
被引量:19
5
刘建美.
科技传播及其社会价值[J]
.传承,2011,0(9X):56-57.
被引量:1
6
曹俊卿.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报纸+”科技传播模式及其生态构建[J]
.科技传播,2016,8(22):99-104.
被引量:2
7
郝晓帅,党静萍.
从反思中寻找科技传播新突破—中国科技传播现状分析及出路浅探[J]
.新闻传播科学,2014,2(4):23-2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杨丹芳.
推进科普信息化 提升科普服务能力[J]
.科协论坛,2016,0(10):26-29.
被引量:4
2
李强,范光年.
河北省媒体科技传播力的研究[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4):102-105.
被引量:1
3
毛继华.
努力实现网络科普创新进万家[J]
.大学科普,2016,10(3):83-8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郭沁杨.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
.中国传媒科技,2018,0(10):124-12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沈鸿猷.
突出创新价值元素的科技成果广告设计案例评价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0):338-340.
被引量:2
2
方涛.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解析[J]
.中国传媒科技,2022(7):60-61.
被引量:4
3
武丹,张鑫.
基于犹豫模糊语言投影算法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科技传播能力评价模型[J]
.技术经济,2022,41(8):123-135.
被引量:2
1
林千.
我们最缺少的是国民科学素质[J]
.科技潮,1997(8):19-19.
2
史志洁,李大光.
美国致力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介绍美国“2061计划”[J]
.科技潮,1997(8):23-24.
被引量:1
3
吴建国,李卫东.
科技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科协论坛,2009(10):45-48.
被引量:5
4
张伯玲.
科普的关键是普及科学思想——访中国科普研究所原所长袁正光教授[J]
.科技中国,2006(4):46-47.
5
李树旗.
关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思考[J]
.大家,2010(6):130-131.
6
毕东海.
国民科学素质亟待提高[J]
.海峡科技,2000(2):25-25.
7
程道才.
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的大众化[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61-64.
8
杨兴林.
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J]
.青海社会科学,1998(5):14-20.
9
朱幼文.
科普工作重要性的理论思考[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44(3):8-10.
被引量:2
10
李海宁.
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分析[J]
.编辑之友,2010(10):24-25.
被引量:4
新经济
2016年 第2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