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油用牡丹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中国著名的观赏植物,牡丹在我国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育,而自2011年中国研究人员在牡丹籽油中发现极为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后,“花中之王”牡丹便开始在食用油领域大放异彩。针对这一牡丹籽油的发展热潮,本文就油用牡丹林下栽培及效益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油用牡丹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作者
王方萌
姚龙晓
闫加宁
机构地区
阳谷县林业局
出处
《花卉》
2016年第08X期9-10,共2页
Flowers
关键词
油用牡丹
林下栽培
效益
分类号
S566.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胡钟平.
湖南油用牡丹生产现状及发展路径[J]
.作物研究,2015,29(1):74-76.
被引量:22
2
邹平洲,苗青,宋超,赵启迪.
油用牡丹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J]
.林业实用技术,2015(7):75-76.
被引量:7
3
杨玉珍,刘瑞霞,王国霞.
油用牡丹与香椿立体栽培推广应用[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8):106-107 109.
被引量:9
4
白晔,张钰,辛慧斌,吕薇薇.
油用牡丹天津地区盐碱地改良试验[J]
.天津农业科学,2016,22(8):51-5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杨玉珍,彭方仁,曹一达.
不同种源香椿芽硝酸盐、亚硝酸盐及VC含量变化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6):48-51.
被引量:18
2
顾仲阳.油用牡丹的春天来了吗[N].人民日报,2014-03-03(10).
3
湖北省林业厅.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大有可为[EB/OL].http://www.hbly.gov.cn/wzlm/xwzx/xwzx/lqtl/54653.htm.[2014-01-06].
4
王列富,雒红宇,杨玉珍,彭方仁.
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香椿苗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J]
.林业科技开发,2008,22(4):53-56.
被引量:9
5
杨曦坤,刘正先,侯伯鑫,涂安娜,陈周.
湖南牡丹栽培历史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18):124-125.
被引量:4
6
周海梅,马锦琦,苗春雨,胡吉良,杨志勇,李朴,郑美玲.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J]
.中国油脂,2009,34(7):72-74.
被引量:148
7
杨玉珍,彭方仁.
不同种源香椿抗寒性试验[J]
.浙江林业科技,2009,29(6):42-45.
被引量:7
8
杨玉珍,陈刚,彭方仁.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7):49-51.
被引量:34
9
杨玉珍,张云霞,彭方仁.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1):44-48.
被引量:26
10
游玉明,杨帆,熊运海.
牡丹花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前景[J]
.北方园艺,2011(1):67-69.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
33
1
此里拉宗.
浅析德钦县油用牡丹的推广种植与发展前景[J]
.中国绿色画报,2018,0(7):9-9.
2
王秋云.
凤翔县油用牡丹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7):216-216.
被引量:1
3
刘继强.
西吉县退耕还林地油用牡丹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1):171-171.
被引量:1
4
冯健,尤文忠,丁彪.
辽宁省发展油用牡丹前景分析[J]
.辽宁林业科技,2016(1):46-49.
被引量:5
5
刘振国,王占营,郭亚珍,王二强,卢林.
适宜油用牡丹栽培品种筛选[J]
.陕西农业科学,2016,62(7):20-24.
被引量:4
6
高洁,罗建勋,许戈,段进富.
四川高含油量牡丹品种“丹凤1号”良种选育[J]
.西部林业科学,2016,45(4):114-118.
被引量:8
7
季新良,瞿虹,周红敏,沈庆华,柳元松,吴喜凤.
浙江丽水地区发展油用牡丹前景分析[J]
.园艺与种苗,2016,36(6):51-53.
8
王勇,张惠敏,刘蓉蓉,李权.
黔东南州油用牡丹引种培育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40-141.
被引量:3
9
于玲,左利娟.
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31(1):23-31.
被引量:10
10
张杰,吕向阳,王迅,邓小东,唐辉,张如义,张维.
四川省油用牡丹种植基地调查及土壤质量测定[J]
.农业科技通讯,2017(6):275-27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1
1
金慧,吴景贵,李江楠,赵伟,王卓聪.
有机肥对作物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73-274.
被引量:11
2
王忠冉,谷欣,李先喜,王继峰.
油用牡丹间作套种技术[J]
.山东林业科技,2013,43(4):87-89.
被引量:14
3
鲁丛平,杨彦伶,陈慧玲,柯尊发.
‘凤丹’油用牡丹丰产栽培技术[J]
.湖北林业科技,2015,44(6):83-84.
被引量:16
4
李建华.
油用牡丹凤丹栽培技术[J]
.河北果树,2016(5):55-56.
被引量:3
5
李艳霞,张晓燕,叶艳涛.
豫东地区油用牡丹(凤丹)栽培技术[J]
.河南林业科技,2016,36(3):55-56.
被引量:5
6
祁欣.
油用牡丹高效栽植技术[J]
.天津农林科技,2018(5):19-20.
被引量:5
7
杨玉珍,张志浩,李娟.
不同间作模式下油用牡丹‘凤丹’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2018,37(10):2905-2912.
被引量:12
8
闫小满,周逢旭,裴正峰.
油用牡丹的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探讨[J]
.南方农业,2018,12(20):68-69.
被引量:2
9
王国霞,罗青,杨玉珍,刘瑞霞,陈刚,张志浩,郭浩.
立体栽培模式对油用牡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8,46(12):100-103.
被引量:6
10
杨玉珍,徐艳花,刘瑞霞,李娟,杨绯绯.
不同间作模式对田间小气候特征及凤丹光合特性和种实性状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29(4):36-4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张凤云,成雪峰,张猛,刘申澳.
油用牡丹效益调查与分析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2022,44(5):97-10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飞,蒋泽平,石超云,张敏,王磊.
油用牡丹‘凤丹’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分析[J]
.江苏林业科技,2023,50(3):13-17.
2
杨瑞先,刘萍,刘长营,任伟光,陈雨泉,周炳艺.
牡丹连作障碍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24(14):129-135.
3
刘佳苗,唐红,朱佳辰,陶宣霖,薛娜娜.
3种生长调节剂对紫斑牡丹开花及枝条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24,44(12):1837-1847.
1
张江波.
油用牡丹种植项目实施方案简述[J]
.农家致富顾问,2016,0(14):2-3.
2
杨建华.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现状及对策[J]
.新农村(黑龙江),2011(07X):82-82.
3
朱行.
美育出利于心脏的玉米[J]
.新疆农垦科技,2004,27(3):48-48.
4
美育出富含叶黄素的马铃薯新品种[J]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3(4):19-19.
5
杨淑培.
美育出抗御多种恶劣环境的转基因水稻[J]
.生物技术通报,2003,19(1):53-53.
被引量:2
6
吴从宪,葛广纪.
关于油用牡丹种植技术分析[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24):127-128.
被引量:1
7
史冬燕,王宜磊.
牡丹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6):15-17.
被引量:12
8
张正周,张驰松,郑旗,涂彩虹,冯骏.
油用牡丹籽油水酶法提取工艺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6,36(3):30-32.
被引量:10
9
杨大海.
开辟投入新渠道 探索扶持新机制[J]
.现代农机,2009(3):4-5.
10
李亚娟.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园艺,2009(12):64-65.
花卉
2016年 第08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