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淮海南部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与育种对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特殊生态条件下,黄淮海南部地区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如病害和自然灾害频繁、收购价降低、杂优模式单一、群众对密植认识不够、优质专用型玉米发展缓慢等,从育种的角度提出,通过创新种质,选育抗病、耐密、稳产型机收玉米新品种和优质专用型玉米新品种是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作者
冯晓曦
王红梅
郭海斌
张军刚
王成业
机构地区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中国种业》
2016年第10期5-8,共4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基金
基金项目: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Z2016-02-05)
关键词
玉米生产
玉米育种
稳产
机收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74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2
1
王文娟,姬社林.
适于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选育[J]
.中国种业,2012(6):18-19.
被引量:14
2
张世煌.
中美两国玉米育种思路和技术水平比较[J]
.种子世界,2007(4):9-10.
被引量:38
3
李晓亮,王常芸.
我国专用玉米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玉米科学,2004,12(4):106-109.
被引量:25
4
赵久然,王荣焕.
再议玉米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J]
.玉米科学,2008,16(4):5-7.
被引量:70
5
叶雨盛,孙甲,郝楠,李哲.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现状[J]
.种子,2008,27(10):76-78.
被引量:23
6
叶雨盛,宇文强,戴保威,马传新,田兴文.
地方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利用[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5):435-437.
被引量:14
7
雷晓兵,赵保献,梁晓伟,李林,陈润玲,卫勇强,赵合林.
浅谈黄淮海地区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改良与创新[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79-80.
被引量:9
8
冯健英.
美国先锋玉米种质在黄淮海地区的利用现状和前景[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9):57-59.
被引量:15
9
李建生.
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2):10-13.
被引量:35
10
韩根.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06-8407.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80
1
石雷.
美国商业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J]
.北京农业,2007(26):10-13.
被引量:12
2
王向东.
玉米育种学的发展回顾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4,12(z1):5-6.
被引量:18
3
刘玉强,黎亮,陈绍江.
玉米生物诱导孤雌生殖后代DH群体变异性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1):56-60.
被引量:9
4
戴景瑞,鄂立柱.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1):1-5.
被引量:258
5
丰光,李妍妍,邢锦丰,黄长玲.
美国先锋玉米育种经验的启示[J]
.玉米科学,2010,18(2):133-135.
被引量:29
6
黎裕,王天宇.
我国玉米育种种质基础与骨干亲本的形成[J]
.玉米科学,2010,18(5):1-8.
被引量:106
7
任纬,张长春,严康,杨旭东.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探讨[J]
.玉米科学,2010,18(5):39-41.
被引量:10
8
任转滩,马毅,李合新,李汉忠.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来源及其利用途径[J]
.玉米科学,2004,12(2):30-33.
被引量:27
9
吴静,马清兰.
玉米收获机械为何火不起来[J]
.山东农机,2004(8):21-21.
被引量:3
10
张亚龙.
新形势下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2004,24(4):51-5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74
1
李曼,贺娟娟,赵文霞,朱文文,马腾,麻孜亚木·努尔买买提,韩继委.
浅析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展望[J]
.新疆农业科技,2024(1):9-12.
2
徐青松,徐劲松.
引种美国玉米杂交种的分析与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4):66-70.
被引量:9
3
王益军,孙萍,邓德祥,卞云龙.
玉米关联分析与品种分子设计[J]
.玉米科学,2010,18(5):9-13.
被引量:1
4
慈晓科,张世煌,张德贵,李新海,白丽,茹高林,卢振宇,董树亭,李明顺.
不同密度下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关系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6):69-72.
被引量:7
5
李惠平,王兆富,胡美静,谢淑芳,刘仕芹,苏毅,林永明,林惠昆,李晓花.
基层农技部门提高玉米自交系选育效率的途径[J]
.云南农业科技,2012(S2):125-126.
6
闫海霞,付家锋,柳家友,吴伟华,袁刘正,赵月强,朱世蝶,于蕾.
漯单系列玉米种的选育方法与发展对策[J]
.中国种业,2013(S1):1-3.
7
吴锁伟,方才臣,万向元.
我国玉米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J]
.中国农技推广,2013,29(S1):47-48.
被引量:6
8
张瑛,徐晓红,朱玉芹,韩萍,李时群.
高直链淀粉玉米的选育概况与发展前景[J]
.玉米科学,2005,13(1):52-54.
被引量:16
9
王桂跃,谭禾平,卢德生.
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超甜135的选育与利用[J]
.种子,2005,24(7):93-94.
被引量:1
10
卜俊周,岳海旺,谢俊良,彭海成,张洪彬.
玉米品种耐密性研究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2):44-4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9
1
乔奇,张振臣,靳秀兰,王永江,陈龙华.
河南省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1):35-37.
被引量:17
2
刘淑云,董树亭,胡昌浩,白萍,吕新.
玉米产量和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
.作物学报,2005,31(5):571-576.
被引量:97
3
李潮海,栾丽敏,尹飞,王群,赵亚丽.
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5,25(4):824-830.
被引量:115
4
邢光耀,杜学林.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1):75-78.
被引量:11
5
张吉旺,董树亭,王空军,胡昌浩,刘鹏.
遮荫对夏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4):657-662.
被引量:103
6
楚桂芬.
河南省2006年秋季粮油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J]
.农化新世纪,2006(9):29-29.
被引量:3
7
张世煌,田清震,李新海,李明顺,谢传晓.
玉米种质改良与相关理论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6,14(1):1-6.
被引量:110
8
张志军,任军,张建新,焦仁海,刘文国,高坤.
78599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杂交模式及其再利用[J]
.玉米科学,2006,14(1):30-32.
被引量:12
9
郭庆法,高新学,刘强,刘铁山,张成华,董瑞,叶金才.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J]
.玉米科学,2007,15(6):1-4.
被引量:51
10
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陆利行.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16-24.
被引量:244
引证文献
3
1
柳家友,闫海霞,赵全花,陈振华,蔡志勇,吴伟华,袁刘正.
黄淮海南部优质抗逆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2):167-171.
被引量:5
2
安伟,樊智翔,米小红,王计虎,韩志玲,仇鹏,徐澜,赵力.
夏播玉米新品种龙生30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7):1089-1091.
被引量:1
3
陈传永,赵久然,吴珊珊,张春原,毛振武,杨海涛,李瑞媛,王元东.
黄淮海夏玉米区南北部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22,42(5):42-4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阮俊梅,宋振伟,王全辉,王利.
中国农田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与技术途径[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5):98-102.
被引量:6
2
安伟,樊智翔,米小红,王计虎,韩志玲,仇鹏,徐澜,赵力.
夏播玉米新品种龙生30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7):1089-1091.
被引量:1
3
杨慧珍,任志强,肖建红,卜华虎,张宁.
玉米新品种和世利160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7):44-45.
被引量:4
4
安伟,徐澜,韩志玲,仇鹏.
玉米杂交种中科瑞369的选育及创新[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1):111-114.
被引量:1
5
陈传永,赵久然,吴珊珊,张春原,毛振武,杨海涛,李瑞媛,王元东.
黄淮海夏玉米区南北部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22,42(5):42-46.
被引量:2
6
郭莉,马现斌,李新彦,胡飞.
襄阳市夏玉米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12):4-8.
7
王大刚,杨勇,胡国玉,黄志平.
2016-2021年黄淮南部区试大豆品系(种)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4,46(1):19-27.
被引量:3
8
裘叶帆,丁洪昌,唐隆晨,严兴洪.
坛紫菜叶状体颜色与长度、宽度和厚度的相关性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4,33(2):371-379.
1
于明彦,代秀云,夏远峰,许明学,柳迎春,刘爱华.
吉林省专用型玉米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J]
.玉米科学,2005,13(3):32-34.
被引量:4
2
徐艳荣,焦仁海,孙发明,侯宗运,刘兴二.
吉林省发展青贮玉米关键措施及育种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08,35(10):97-99.
被引量:4
3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刘兴二,刘武仁.
吉林省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及综合治理措施[J]
.农业与技术,2009,29(5):123-125.
被引量:2
4
李金良.
黑河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及育种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2):137-139.
被引量:6
5
金明华,苏义臣,苏桂华.
吉林省玉米超高产品种探讨[J]
.吉林农业科学,2007,32(3):3-7.
被引量:3
6
崔世友.
转基因抗虫棉育种研究现状及育种对策[J]
.江西棉花,1998(3):6-8.
7
包颖春,王久波.
辽宁省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育种对策[J]
.新农业,2013(18):31-32.
8
王子明.
关于江苏省中晚粳稻育种对策的探讨[J]
.江苏农业科学,1996,24(6):17-20.
被引量:8
9
王元辉,李道品,徐秀如.
新形势下水稻育种对策[J]
.温州农业科技,2000(4):23-24.
10
张三锁.
甘谷县小麦品种演变过程及育种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1998(7):8-9.
中国种业
2016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