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57年的文论教材中有关文学的定义可概括为:在属性上,认为文学是上层建筑之一种;在反映方式上,认为文学是依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在传播媒介上,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呈现出上层建筑论加形象特征论加语言媒介论的三重叠加式的定义模式。而这种文学定义模式的择定很明显在哲学层面上是受到了列宁反映论的影响,与斯大林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个性化"解读有关,与日丹诺夫、季摩菲耶夫、毕达可夫的理论传播有关。从唯物论哲学中推论文学性质,而非从创作实践中推论文学性质,就造成了日后文学继续被政治绑缚,继续成为政治的工具的历史命运,有关文学的特质问题由于一直受逻辑层面的纠扰也就没有真正得到学理层面的落实。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148,共7页
Study & Explor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政治学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创新"(13BZW002)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从‘上层建筑’到‘文化政治’--60年来文论教材中的文学定义再研究"(2016QA023)
浙江国际化战略研究院项目"建国60年来文论教材中的文学定义研究"(GZYY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