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学科建制中文学的角色变迁与文学性的再认知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关于文学性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现代的文学科学和文学批评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而20世纪下半叶人文社会科学中出现的文学转向,将文学和文学性引入学科交叉与整合的理论建构过程,使文学性再次成为现代学科建制的革新力量。从形式主义诗学中的"文学性"到新近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文学转向","文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扩展和深化,对"文学语言"独特性的强调,被置换为作为叙事性散文话语形式的文学再现模式,成为一种可弥补现代学科建制的科学主义缺陷并培养人性的人文伦理的可能性。文学性和"文学"概念经历了从语言到话语、从分化到去分化、从纯文学观到大文学观的转变,超出了文学学科自身的范畴,融入了审美、认知和伦理等多重元素,不仅丰富了对文学的理解,也承载着对文学的美好想象。这种情况反过来又被文学理论家所关注,促进了文学理论对社会、道德、政治、哲学等元素的重估与吸纳,重建了文学研究领域的理论自信。
作者 汪正龙 李珺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0,共6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项目批准号:11BZW002)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58

  • 1柏拉图著 郭斌 张竹明译.《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19页.
  • 2冯象.“秋菊的困惑和织女星文明”,《木腿正义》,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页12-13,24-25.
  • 3苏力.“法律与文学的开拓与整合—冯象对法律与文学的贡献”,“法律与人文”研讨会论文,2005年10月29—30日,浙江杭州.
  • 4Ronald H. Coase, "How Should Economists Choose?" in Thomas Jefferson Center Foundation ed, Ideas, Their Origin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Lectures to Commemorate the Life and Work of G. Warren Nutter,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88, p. 74.
  • 5Roland Barthes,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in Image, Music, Text, tran. Stephen Heath, Hill and Wang, 1977.
  • 6Michel Foucauh, "What is an Author?" tran. Donald F. Bouchard & Sherry Simon, in Donald F. Bouchard ed, Language, Counter - memory, Practice: Selected Essays and Interviews, Comell University Press, 1977, pp. 113 - 138.
  • 7苏力.“从文学艺术作品来研究法律与社会?”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页37-40.
  • 8吴邦国.“正确理解和切实执行基本法保障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人民日报》,2004年4月7日,第1版.
  • 9Richard A. Posner, Law and Literature, revised and enlarged e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ch. 8 Judicial Opinions as Literature. "
  • 10Richard A. Posner, Cardozo : A Study in Repu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ch. 3 Cardozo's Judicial Technique. "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