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丁耀亢对陶渊明的接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明清易代之际,文坛再次掀起了对陶渊明接受的浪潮,而丁耀亢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丁耀亢对陶渊明的接受不仅体现在作品和风格的模仿和效法,更是一种基于相似生命体验下的心灵契合,具体体现在田园生活、率真精神和忧世情怀三个方面。丁耀亢对陶渊明的接受带有鲜明的个人和时代色彩。
作者
袁鳞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11,共5页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丁耀亢
陶渊明
接受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宫懋让修.李文藻等纂.中国地方志集成·乾隆诸城县志.影印乾隆二十九年刻本[M].山东府县志辑第36册,1976.264.
2
王士旗.池北偶谈[M].济南:齐鲁书社,2007.220.
3
苏轼著.李之亮笺注.苏轼文集编年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2011.373.
4
王啤著.今世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5.67.
5
蒋寅.
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J]
.求是学刊,2009,36(5):89-97.
被引量:16
6
李剑锋.
明遗民对陶渊明的接受[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45-150.
被引量:18
7
卓尔堪.明遗民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1.135.
8
丁耀亢著,张清吉校点.丁耀亢全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113.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蔡阿聪.
人生的理想化──再论陶渊明[J]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8(1):34-40.
被引量:2
2
李红霞.
论陶诗在唐宋的传播机制[J]
.江汉论坛,2006(9):104-107.
被引量:2
3
沈有珠.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升格文运——南朝时期陶渊明接受史的研究[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85-90.
被引量:1
4
高文.
论中国封建士大夫“陶渊明情结”的十种境界[J]
.湖湘论坛,2007,20(3):48-50.
被引量:1
5
张永蕾.
隐士·隐逸诗人·经典诗人——陶渊明形象经典化解读[J]
.浙江社会科学,2007(4):196-200.
被引量:11
6
余英时.汉晋之际的新自觉与新思潮.新亚学报,1959,4.
7
福保.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7.
9
吴名凤.此君园文集[M].道光二十一年刊本.
10
江湜.伏敌堂诗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共引文献
38
1
杨年丰.
试论钱澄之《藏山阁集》的诗史精神[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5):101-106.
2
夏正亮.
清初诗坛效陶原因探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50-54.
3
王天凤,戴奎.
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型人才——关于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J]
.石油教育,2000(3):34-36.
被引量:3
4
张立娜,康夏清.
浅谈顾梦游与陶渊明[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8):17-17.
5
李含笑.
论定格动画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带来的视觉美感[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8):37-38.
6
毛文鳌.
浅论钱陆灿的“和陶诗”[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26(5):65-68.
7
胡颖峰.
农业文明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蔬菜书写[J]
.农业考古,2012(4):130-134.
被引量:1
8
纪晓建.
有谁问我心修法,授予灵均一卷经——明遗民钱澄之对楚辞接受与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0(5):41-48.
被引量:4
9
曹虹.
集群流派与布衣精神——清代前期文章史的一个观察[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6):144-150.
被引量:9
10
徐美洁.
晚明江南文人隐逸风习的文化共性——以陈继儒与屠隆为例[J]
.学术界,2013(1):133-139.
被引量:3
1
张维民,刘中文.
论储光羲对陶诗的接受[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124-127.
被引量:1
2
周丽娟.
《格列佛游记》中的崇高美[J]
.文教资料,2013(30):12-13.
3
杨甸虹.
诗与思——论狄金森与沃兹沃斯的心灵契合[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151-153.
4
仲瑶.
论庾信在唐代陶渊明接受中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6):99-104.
被引量:1
5
夏正亮.
近十年(1999—2009)陶渊明接受研究综述[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9-13.
被引量:1
6
卫童利.
爱情没有白月光[J]
.家庭科学,2008(5):16-16.
7
邢军纪.
酒的诗学——读《酒煮中国》[J]
.牡丹,2005,0(4):55-56.
8
尹玲玲,周成强.
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心灵契合——透视黄仲则爱情诗的情感特质[J]
.理论界,2005(11):173-174.
9
彭海燕.
心灵契合,以情不以淫──蒲松龄眼中的红颜知己[J]
.黑河学院学报,2013,4(2):91-94.
被引量:1
10
吴珊.
论《聊斋志异》婚恋篇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三个要质[J]
.才智,2011,0(7):215-216.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