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穆壶起源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多穆壶作为元代以来蒙、藏、满、汉等民族共用的生活及礼仪用器,在工艺审美、文化交流、历史发展、现世收藏等方面蕴含着丰富价值,对于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播、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多穆壶最早起源于我国藏、蒙地区,而后在口沿、流、柄、纹饰等方面融合了西域文化,是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结合的产物。
作者
满泽阳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10期102-103,共2页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多穆壶
起源
僧帽沿
龙形柄
“S”形流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吴焯.
北周李贤墓出土鎏金银壶考[J]
.文物,1987(5):66-76.
被引量:17
2
于颖,李理.
多穆壶文化说略[J]
.北京民俗论丛,2013(1):126-13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9
1
马伟.
固原考古所见北魏至隋唐墓葬中的萨珊钱币葬俗——兼论萨珊钱币的分布变化及动因[J]
.形象史学,2021(2):36-53.
被引量:1
2
李世荣,马志江.
丝绸之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固原地区历史变迁研究[J]
.民族论坛,2024(1):112-123.
3
倪润安.
西魏北周墓葬的发现与研究述评[J]
.考古与文物,2002(5):86-92.
被引量:6
4
李茹.
敦煌李贤及其功德窟相关问题试论[J]
.敦煌学辑刊,2009(4):112-126.
被引量:3
5
启蒙的艺术[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4):6-33.
被引量:1
6
葛承雍.
再论唐武惠妃石椁线刻画中的希腊化艺术[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4):90-105.
被引量:15
7
尚刚.
唐墓壁画札记两则[J]
.文博,2011(3):15-19.
被引量:2
8
罗丰.
北周李贤墓出土的中亚风格鎏金银瓶——以巴克特里亚金属制品为中心[J]
.考古学报,2000(3):311-330.
被引量:30
9
薛正昌.
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融合地带——贺兰山与阴山环黄河而生的多元文化[J]
.西夏研究,2013(1):91-96.
被引量:2
10
郭萍.
花角鹿图案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J]
.昌吉学院学报,2013(3):11-1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
1
余金保.
关于元浮梁磁局若干问题的补充[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1):133-14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刘海鑫.
明代德化窑塑贴蟠螭纹直筒式执壶探究[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1):40-41.
1
陈缓祥.
龙形的启示[J]
.民族艺术,1988(1):1-4.
2
耒阳市龙形煤矿风采[J]
.新闻天地(上半月刊),2006(3).
3
满泽阳.
多穆壶定义考略[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12):96-98.
被引量:1
4
李世龙.
论红山龙形玉文化的内涵[J]
.学术交流,2012(7):161-164.
5
张志伟.
浅析数字九的文化意蕴[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2):52-53.
6
张港.
日本人有姓不过一百年[J]
.世界文化,2001(4):46-46.
7
王村杏,孙立新.
“中国龙”构成设计的造型分析[J]
.艺术评论,2012(10):99-102.
被引量:3
8
杨维高.
紫砂壶“袭古”与“学古”的现代价值思考——兼谈“龙形九霄壶”的创作[J]
.江苏陶瓷,2008,41(5):41-41.
9
叶胜荣.
“硕士猪倌”传奇——张均正创建生猪养殖“金字招牌”[J]
.文化交流,2003(4):49-50.
10
冯瑞荣.
流光溢彩的一页——元明清时期的延川文教[J]
.陕西史志,2005(1):46-46.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