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计数、比例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53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为病例组,2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Hladovec法对两组行外周血总CECs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总CECs、活性循环内皮细胞(V-CECs)比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病例组外周血总CECs、V-CECs水平与肿瘤最大直径、临床分期、基层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对照组总CECs计数分别为20.00(8.75,32.65)、4.95(2.35,7.15)cells/μL,两组比较,P<0.01。病例组、对照组总CECs比例分别为2.45%(1.15%,3.05%)、0.65%(0.35%,1.00%),V-CECs比例分别为1.01%(0.45%,1.35%)、0.23%(0.10%,0.31%),两组比较,P均<0.01。病例组总CECs计数和总CECs、V-CECs比例与肿瘤最大直径有关(P均<0.05),与临床分期、基层浸润深度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外周血总CECs计数及总CECs、V-CECs比例升高,且与肿瘤最大直径有关。CECs、V-CECs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血管生成,对其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有可能成为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判断疗效的标志物。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68-70,共3页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