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河南省高校优秀科技青年人才为本源,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当前人才评价机制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四个基本评价原则及一套定性定量结合、多维立体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期通过对人才创新的价值和内涵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作者
刘扬
孔繁士
机构地区
河南工业大学科技处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处
出处
《成才之路》
2016年第29期6-7,共2页
Way of Success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新人才
学术评价
综合评价
分类号
C961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程勉中.
人才战略与高校管理机制创新[J]
.教育与现代化,2007(1):42-46.
被引量:11
2
赵沁平.
加强高校科技工作 推动高校科技创新[J]
.中国科学基金,2002,16(3):144-146.
被引量:14
3
张体勤,姜道奎,伊振中.
基于文献聚合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12,25(1):96-100.
被引量:9
4
杨建林,朱惠,宋唯娜,卢城晓.
系统论视角下的学术评价机制[J]
.情报科学,2012,30(5):670-674.
被引量:13
5
周春雷.
试论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与根源[J]
.图书情报知识,2011,28(2):83-89.
被引量:10
6
A ABBOTT, D CYRANOSKI,N JONES,et al.Do metrics matter?[J].Na- ture,2010(465).
7
沈春光.
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J]
.经济研究导刊,2012(8):143-147.
被引量:6
8
张应强.
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学术评价环境[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20-121.
被引量:36
二级参考文献
61
1
马虎兆,李红.
从系统论角度研究科技成果评价机制[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6(1):45-48.
被引量:3
2
杨思信.
甘肃省人才竞争力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1):48-50.
被引量:4
3
孙立,张秀青.
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科技人才[J]
.政法论丛,1999(5):55-58.
被引量:2
4
李晓园,吉宏,舒晓村.
中国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1(7):83-85.
被引量:38
5
娄伟.
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4(6):139-143.
被引量:46
6
沈菊华.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J]
.经济问题,2005(8):27-29.
被引量:63
7
林泽炎.
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四大举措[J]
.人才资源开发,2005(11):8-10.
被引量:7
8
张厚和,方培华,孙伟,冯鹰,孟晓华,王玉玫.
苏州市人才综合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1):125-129.
被引量:13
9
戴志伟.
宁波人才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构建[J]
.商场现代化,2006(10X):189-190.
被引量:12
10
付光玺,焦立新.
完善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探讨[J]
.安徽科技,2007(1):36-37.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85
1
王慧慧,杨杏芳.
“破五唯”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改革策略[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2,22(6):27-34.
被引量:1
2
余厚强,王玥,吴婷婷,同风桦.
基于政策文献计量的我国新时期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进程研究[J]
.情报科学,2022,40(8):20-28.
被引量:1
3
陈正权.
从应然之思到实然之举:大学学术共同体发展逻辑与旨归[J]
.现代教育管理,2019,0(9):13-19.
被引量:7
4
梁恩情,农世斌,朱学峰.
论共产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人生观[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1):312-314.
5
任志玲,郭瑞.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工作探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62-64.
被引量:2
6
曾旸.
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9):77-79.
被引量:7
7
严会超,邵玉昆,吕建秋,乔燕.
发挥高校科技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9):212-214.
被引量:5
8
杨亚军,李洪天.
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制述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6):17-19.
被引量:7
9
熊建萍,袁国蓉.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打造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9):165-168.
被引量:2
10
徐元俊.
提高科研能力 增强高职学院的核心竞争力[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2):117-118.
被引量:3
1
张亚军,赵炜.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J]
.成才之路,2016,0(30):3-4.
2
张向阳,王海军,吕延勤.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J]
.中国大学教学,2010(12):27-29.
被引量:23
3
谢智勇.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江西省南昌市3所学校的调查[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4):50-52.
4
周晏.
浅析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
.青年与社会(下),2014(7):206-206.
5
顾桂明.
对高校创新教育的思考[J]
.高校教育管理,2002(4):16-18.
被引量:1
6
郑雅萍.
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
.高教与经济,2001,14(1):53-55.
7
张亚军,赵炜.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J]
.成才之路,2015,0(6):1-3.
8
多维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6,0(13):11-11.
9
沈爱华,喻淑兰.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77-80.
10
魏周超.
基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
.学周刊(中旬),2014(8):51-51.
被引量:4
成才之路
2016年 第2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