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仁”之古义:勇壮强力有威仪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仁"字在《说文解字》中有"■""忎""仁"三种构形,分别对应外在威仪、身心互摄、主体间性三种意象,亦显示了"仁"概念由外而内、由直观而抽象的发展历程,该历程与三种字形在历史上的出现顺序基本吻合。其中,"■"之构形出现最早,属古文,亦通"夷"。该构形中的"二"符为"羡划或饰笔",表示与作为专名的"夷"之区别,意谓"夷族的族风"。进而引申为贵族男子刚猛尚武的外在气象,与西周威仪观所追求的"有威而可畏""有仪而可象"的使人"畏而爱之"的君子(贵族)修养追求若合符契。春秋时代,学者将其进一步引申为有德君子所应具备的品质之一,然而其侧重外在身体表现的古义未失。更重要的是,孔门论仁亦常常循此古义,将外在修养作为"求仁"之学的起点和"抓手"。
作者 石超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41,共6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身体观视域下的儒家修养论研究"(15CX04133B)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早期儒家‘修身’论研究"(YJ20150102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46

共引文献75

同被引文献40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