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1997-2016)理想的“外衣”:《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话语变迁与集体记忆研究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1996年以来,《南方周末》转型成为南中国一份主流的政经大报,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它深刻地嵌入在中国社会、中国新闻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本文以《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透过过去二十年新年献词的话语变迁,探讨《南方周末》与中国新闻界、中国社会呈现出何种变迁关系,《南方周末》在此过程中如何定位自身媒体角色和社会功能。第二个问题是,在社交媒体中,《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何被再次提起,不同的行动主体又为何对此进行集体记忆,其间又有何种社会意涵。研究发现:1.过去二十年中,《南方周末》经历了启蒙者、记录者/监督者和解释者等角色认知的变迁,总体上处于"混合型"的角色认知。另外,由于调查的式微,《南方周末》被迫转变为解释者角色。新年献词极力塑造《南方周末》的职业权威和合法性,但其所倡导的社会观念并非一以贯之,而是借助往年焦点事件所进行的一种"策略行为",是"事件驱动"而非"价值驱动"。可以看出,《南方周末》的话语实践受到总体政经结构、地方宣传领导人更迭和职业选择等多重因素影响。2.在社交媒体上,微博用户总体建构了《南方周末》曾出现过"黄金时代"的集体记忆,也代表了中国新闻界的"光荣与梦想"。在论述"过去-现在"、"理想-实践"和"传统媒体-互联网冲击"三类关系的话语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在"江艺平退休"和"沈灏被抓"的焦点事件中,网民话语都指向职业模范的离场与"倒塌",映射《南方周末》光辉不再。但也有差异,"江艺平退休"指向新闻业的"时代结束","沈灏被抓"指向中国媒体"制度缺陷"。3.话语若从组织化空间进入公共空间,其周围的结构性条件和行动主体将发生位移,原本的话语也将赋予新的社会意涵。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7-28,共12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 1Fairclough, N. and Wodak, R. (1997)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inT. van Dijk (ed.), Discourse as Social Interaction: Discourse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 Vol. 2. London: Sage.
  • 2[英]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 3Zelizer, B. (1993). Journalists as interpretive communities.Critical Studies in Media Communication, 10(3), 219-237.
  • 4艾伦·贝尔、彼得·加勒特编,徐桂权译,展江校.媒介话语的进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 5Fairclough, N. and Wodak, R. (1997)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inT. van Dijk (ed.), Discourse as Social Interaction: Discourse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Vol. 2. London: Sage.
  • 6史冬冬.在这里想象中国——《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国家叙事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2,34(7):19-25. 被引量:3
  • 7Weber M. Economy and Society: An Interpretive Sociology[M],1924. roth G,Wittich C ( Eds. ). New York: Bedminister Press, 1968.
  • 8Carlson, M. (2012).Rethinking journalistic authority: Walter cronkite and ritual in television news.Journalism Studies, 13 (4), 483-498.
  • 9Carlson,Matt,Making memories matter:Journalistic authority and the memorializing discourse around Mary MeGrory and David Brinkley,Journalism,Vo1.8,No.2,2007,PP. 165--183.
  • 10Carlson, M. (2012).Rethinking journalistic authority: Walter cronkite and ritual in television news.Journalism Studies, 13(4), 483-498.

二级参考文献98

  • 1王晓明.中国之认同的现实与期望——川陕甘灾后感想[J].天涯,2008(6):4-14. 被引量:3
  • 2陈峰.这群为一个生命奔波的人[J].南风窗,2003(07S):26-28. 被引量:1
  • 3陈峰.一切发生在意料之外——孙志刚事件采访记[J].今传媒,2005,13(3):28-29. 被引量:9
  • 4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新民丛报》第17号,1902年10月2日,第1页.
  • 5《石原公然虚构历史》,《人民日报》,1999年4月27日.
  • 6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昊睿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页/第6页,第12页,第12页.
  • 7杜维明:《{需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23页.
  • 8秦晓:《激进与保守:现代中国社会转型路径选择的悖论》,《经济观察报》,2009年9月16日.
  • 9许纪霖,罗岗等:侣蒙的自我瓦解:19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重大论争研究》,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第31-32页.
  • 10Chang, 1. , 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H,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