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互联网影像的政治参与及其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影像拍摄的"随时随地化",由此也提升了影像在现代媒介传播中的地位。无论是信息传递、意见表达,还是情绪渲染,互联网影像文本无处不在,它通过"视觉物"的原始意义来启蒙人们的政治感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建构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博弈关系。从整体格局来看,互联网影像的传播者(拍摄者与转发者)主要属于民间话语阵容,并以"解构"的方式来参与政治实践。在互联网影像传播的"政治事件"中,"仪式"有向"冲突"转化的潜能,同时,"非政治事件"有向"政治化"演进的潜能。"政治人物"的互联网影像也具有相应的传播规律,聚焦于人物的"表情"与"行为",生产出有别于传统媒体影像的政治意义。
作者 彭华新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173,共6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电视民生新闻与外来工的归属感建构研究"(GD14CXW01)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40

  • 1闫志刚.社会建构论:社会问题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社会,2006,26(1):23-35. 被引量:69
  • 2范颖.论网络文本的解构与建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00-104. 被引量:4
  • 3[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麻争旗译,北京广播电影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2页.
  • 4[美]尼尔·波斯曼著,何道宽译.《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8页.
  • 5[美]沃尔特·李普曼著.《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73、312-313页.
  • 6Franz Boas. 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 [M] .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
  • 7[美]A P Elkin. The Australian Aborigines, Chapter 7[M].Angus and Robertson Publishers, Australia, 1937.
  • 8[英] J K Long. The Voyages and Travels o fan Indian Interpreter and Trader (1791) [M].Chicago, 1922.
  • 9[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0.
  • 10德里达.《论文字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14页.

共引文献43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