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延迟焦化弹丸焦生成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化工企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延迟焦化装置会产生弹丸焦,这种弹丸焦会对化工生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延迟焦化装置产生弹丸焦的原因,并就如何预防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作者
吕景超
代杨
包忠强
机构地区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
出处
《化工管理》
2016年第31期218-218,共1页
Chemic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关键词
延迟焦化装置
弹丸焦
生产原因
解决对策
分类号
TE626.8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郭爱军,林祥钦,王圆圆,王宗贤.
延迟焦化工艺弹丸焦生成的实验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2012,40(8):958-966.
被引量:6
2
侯继承,翟志清.
延迟焦化装置生成弹丸焦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河南化工,2010,27(5):54-56.
被引量:5
3
林祥钦,李雪,陈坤,郭爱军,王宗贤.
延迟焦化工艺中弹丸焦生成与抑制的研究进展[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10,28(5):434-438.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李太平,王成扬.
针状焦技术的研究进展[J]
.炭素,2004(3):11-16.
被引量:26
2
张怀平.
针状焦形成机理及炭化条件[J]
.炭素技术,2004,23(6):28-33.
被引量:18
3
张龙力,杨国华,张庆轩,杨普江,阙国和.
渣油胶体稳定性与热反应生焦性能的关系[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5,18(1):4-6.
被引量:23
4
瞿国华,黄大智,梁文杰.
延迟焦化在我国石油加工中的地位和前景[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5,21(3):47-53.
被引量:64
5
王敬波.
掺炼丙脱沥青对焦化装置安全运行及产品的影响[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5,35(8):15-17.
被引量:8
6
张德义.
提高延迟焦化装置技术水平 进一步发挥其在重油加工中的作用[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5,35(12):1-6.
被引量:8
7
侯芙生.
发挥延迟焦化在深度加工中的重要作用[J]
.当代石油石化,2006,14(2):3-7.
被引量:24
8
丛新兴,肖知俊,牛文俊.
北疆稠油的延迟焦化轻质化加工[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6,36(8):15-17.
被引量:6
9
张峰,陈春茂,余昌信,吴亮,叶明.
超稠原油延迟焦化产生弹丸焦的原因及对策[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6,36(12):11-13.
被引量:15
10
瞿国华.
21世纪中国炼油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重质(超重质)原油加工[J]
.中外能源,2007,12(3):54-62.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14
1
康若正.
掺炼催化油浆,抑制弹丸焦生成[J]
.中国科技博览,2011(21):13-13.
被引量:1
2
李林,马龙.
延迟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因素及技术措施[J]
.天然气与石油,2011,29(2):37-39.
被引量:4
3
胡尧良.
弹丸焦生产方案的经济效益和实施措施[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11,41(10):1-7.
被引量:5
4
王宝石,朱建华,王龙延,秦如意,王洪斌.
提高液体收率的上进料延迟焦化新工艺[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2,28(4):544-549.
被引量:5
5
梁朝林.
渣油焦化中间相物质的产生、分离与表征[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22(6):1-6.
6
郭爱军,张艳琦,刘贺,王宗贤.
重金属对重油热转化过程生焦特性的影响[J]
.燃料化学学报,2013,41(6):685-690.
被引量:5
7
况成承,翟志清,刘静翔.
延迟焦化装置安全可控弹丸焦生产技术探讨[J]
.河南化工,2013,30(18):51-56.
8
朱海燕,牟晓刚,孙先峰,赫忠强,莫亚楠.
加工俄罗斯/委内瑞拉混合渣油生成弹丸焦的原因及对策[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4,34(1):27-29.
9
夏树海,龚朝兵.
延迟焦化装置弹丸焦形成机理探讨[J]
.中外能源,2014,19(4):80-84.
10
李岳嬴,王志刚,奕龙,韩海波.
掺炼沥青质对延迟焦化装置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
.中外能源,2014,19(5):77-80.
被引量:3
1
尹起浩.
大型延迟焦化投产[J]
.中国石油石化,2008(12):81-81.
2
郑宁来.
扬子石化公司建成我国最大延迟焦化装置[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1):11-11.
3
颜汉波.
1.4×10^6t/a延迟焦化装置项目的进度分析和对策[J]
.项目管理技术,2011,9(7):83-87.
4
杨元彬.
我国第一套大型重质原油直接延迟焦化装置在辽河石化建成投产[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1):52-52.
5
杨元彬.
我国第一套重质原油直接延迟焦化装置在辽阳石化分公司建成投产[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34(11):47-47.
6
闫振乾.
中国石油延迟焦化技术交流暨延迟焦化技术协作组第三届年会在兰州召开[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9,39(1):53-53.
7
杨金鹏.
大型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自动盖机技术通过专家鉴定[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9,39(1):63-63.
8
吕桂林.
谈资金的筹措和融通[J]
.现代会计,1995(6):35-36.
9
钱伯章.
康菲公司的延迟焦化技术[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10,40(9).
10
高帆.
粮食的产品特征及其对粮食安全实现的启示[J]
.调研世界,2006(11):7-10.
被引量:1
化工管理
2016年 第3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