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保护性耕作在东北地区的推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黑土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其土壤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种植植物。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丰富,因此,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但由于不合理的耕作与人类活动,导致东北地区的黑土结构破坏十分严重。因此,本文针对保护性耕作在东北地区的推广进行探讨分析,从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地。
作者
杨伟明
机构地区
肇州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出处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第11期76-76,共1页
Agricultural Machinery Using & Maintenance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东北地区
推广
分类号
S34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张彬,白震,解宏图,张旭东,张晓平,时秀焕.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1):83-88.
被引量:22
2
汲文峰,黄海东,黄小毛.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华南两熟区的应用与发展路径[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32(5):134-140.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77
1
高旺盛.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702-2708.
被引量:118
2
张益民,贾宝记.
小麦少免耕播种机具初探[J]
.当代农机,2007(8):65-66.
被引量:1
3
赵小美.
夏播玉米免耕覆盖精播机械化技术[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7(6):24-25.
被引量:4
4
赴加拿大,澳大利亚考察团.
加拿大、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考察报告(节选)[J]
.农机科技推广,2002,0(5):37-38.
被引量:3
5
苏子友,杨正礼,王德莲,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张洁.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3):6-8.
被引量:24
6
孔维栋,朱永官,傅伯杰,陈保冬,童依平.
农业土壤微生物基因与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4,24(12):2894-2900.
被引量:43
7
诸葛玉平,张旭东,刘启.
长期施肥对黑土呼吸过程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5,36(3):391-394.
被引量:46
8
郑立臣,解宏图,张威,张旭东.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6,15(1):80-83.
被引量:53
9
章秀福,王丹英,符冠富,李华.
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对策[J]
.土壤通报,2006,37(2):346-351.
被引量:57
10
王芸,韩宾,史忠强,邵国庆,江晓东,宁堂原,焦念元,李增嘉.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4):120-122.
被引量:112
共引文献
31
1
冯俊喜,王树声,石屹,张继光,郑林林,李湘伟,胡庆辉,王浩浩.
山东烟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2011,32(2):38-42.
被引量:19
2
杨培培,杨明欣,董文旭,陈素英,胡春胜.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分布及冬小麦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4):755-759.
被引量:19
3
刘朝巍,张恩和,谢瑞芝,刘武仁,李少昆.
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的根系和光分布特征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2):203-209.
被引量:33
4
丁雪丽,张旭东,杨学明,张晓平.
免耕秸秆还田和传统耕作方式下东北黑土氨基糖态碳的积累特征[J]
.土壤学报,2012,49(3):535-543.
被引量:22
5
秦子鎛,刘子琪,曾庆亚,张爽,梁子晨.
玉米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地生态效益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711-9714.
被引量:8
6
梁尧,韩晓增,丁雪丽.
东北黑土有机质组分与结构的研究进展[J]
.土壤,2012,44(6):888-897.
被引量:34
7
杜章留,任图生,胡春胜.
保护性耕作对太行山前平原土壤热水解和酸解有机碳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1):2249-2256.
被引量:5
8
向新华,魏巍,张兴义,许艳丽.
保护性耕作对大豆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J]
.大豆科学,2013,32(3):321-327.
被引量:13
9
董智,解宏图,张立军,白震,武叶叶,赵晓霞,张旭东.
不同秸秆覆盖量免耕对土壤氨基糖积累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3,44(5):1158-1162.
被引量:8
10
肖明涛,孟庆伟.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状和推广[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10):33-33.
1
温室大棚微灌系统及灌水器的选择[J]
.农家致富,2012(17):26-27.
2
刘淑波.
浅谈污泥对栽培基质保水性和有效养分的影响[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7(1):109-111.
被引量:1
3
郭莉,杨春华,刘乃辉,甘家兵.
信阳市适宜栽植的经济林灌木特性及种植技术分析[J]
.现代园艺,2012,35(18):49-49.
被引量:2
4
林业机,农永健.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和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3):66-67.
被引量:2
5
袁雪红,高照良,张翔,杜捷,白皓,徐斌.
不同豆科植物对黄土高原弃土场的改良效果[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14(4):121-127.
被引量:7
6
李勇,于翠,胡兴明,邓文,熊超,彭波,李欣.
桑园一年二熟制套作对桑树光合生理的影响[J]
.蚕业科学,2016,42(1):30-39.
7
杨艳丽.
生物措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J]
.中国林业,2007(08B):32-32.
被引量:1
8
孙向辉,滕应,骆永明,吴龙华,李振高.
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协同修复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9):1281-1286.
被引量:5
9
王桂云.
作物无土栽培技术的概论[J]
.科技信息,2011(25):349-349.
10
张余良,郭郢.
微生物农药应用研究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1996,2(4):32-35.
被引量:3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