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王世贞与明代七子派诗学的调协与变向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明代文学发展史上,相继掀扬诗文复古思潮的前后七子,多被视为呈现共同或近似文学理念而相承接的两大流派。然彼此间的差异同时存在,就诗学领域而言,作为后七子核心人物的王世贞,除步武李、何诸子之理路,同时提出诸多与之相异的主张,显示其诗学立场作出的某种自我调整。无论是他拟出"模拟之妙"的命题,及其倾向法度自然运用的艺术之境的铸造,还是对周密而严饬诗法体制的建构,体现了复古意识的抬升以及文学技术思维的强化,而倾重精工与雅饬的取向,则集中表明其对理性化诗歌审美范式的标立。凡此提示七子派诗学发展至王世贞时代的一种变化特征及复杂走向。
作者 郑利华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102,共13页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4

  • 1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M].明刻本.
  • 2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M].明万历刻本.
  • 3朱其铠等.谢榛全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0.
  • 4吴国伦.洞续稿(文都)[M].明万历刻本.
  • 5吴围伦.甔甄洞稿[M].明万历刻本.
  • 6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7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 8李攀龙.与徐子与[A].沧溟先生集[C].明隆庆刻本.
  • 9《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谢山人榛》,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24页..
  • 10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年版.《中国文学批评方法略论》.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