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及抗震设计建议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了弹塑性时程法对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判断该预应力框架在不同罕遇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反应以及整体结构的耗能机制,并依据现行相关规范对其抗震指标作出评价,最后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作者
卢炳斗
机构地区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出处
《工程与建设》
2016年第4期496-498,516,共4页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非线性时程分析
耗能机制
抗震建议
分类号
TU3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78.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9
1
胡文发,黄鼎业.
地震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抗震表现[J]
.工程抗震,1998(4):23-25.
被引量:8
2
吕志涛,孟少平.
预应力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结构应用中的若干问题[J]
.建筑结构学报,1997,18(3):73-77.
被引量:17
3
苏小卒 朱伯龙.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反复荷载试验及有限元全过程滞回分析.同济大学学报,1987,15(1):35-46.
4
刘艳辉,赵世春.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2000,1(A01):665-669.
被引量:2
5
吕志涛,薛伟辰.
预应力混凝土门架及排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1996,29(5):57-62.
被引量:9
6
JQ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7
余志武,周凌宇,刘小洁,聂建国.
砼及预应力砼框架结构的延性分析[J]
.建筑结构,1997,27(2):41-45.
被引量:5
8
吕志涛,孟少平.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问题的探讨[J]
.工业建筑,2002,32(10):1-3.
被引量:7
9
徐进,张博文,王祖华.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J]
.建筑结构,2002,32(1):46-4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吕志涛.高效预应力框架抗震配筋探讨.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
王祖华 周茂清.广东省档案馆板柱体系预应力楼板SAP8计算.第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M].,1999..
3
胡庆昌.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
4
薛伟辰,博士学位论文,1995年
5
刘大海,空旷房屋抗震设计,1991年
6
胡骏,硕士学位论文,1991年
7
王祖华 王仕统.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M].广东省空间结构学会,1997..
8
孟少平.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及设计方法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0..
9
刘仁训.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述评[J]工程抗震,1987(02).
10
高振世,庞同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单元延性和锚固钢筋粘性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5(04).
共引文献
49
1
罗奇峰,石春香,曹炳政,杨树龙,熊华,李仕栋.
Introduction of structural aseismic research in China in recent four years[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3,16(6):656-675.
2
王新玲,赵更奇,杨广宁.
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梁的预应力筋布置分析[J]
.工业建筑,2004,34(6):39-41.
被引量:1
3
李伟兴,陈曦,朱亮.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及应用——新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的理解与应用[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31(1):86-89.
被引量:1
4
熊学玉,耿耀明,李春祥,黄鼎业.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的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1):102-107.
5
熊学玉,王俊,李伟兴.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井式梁框架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5,38(3):44-52.
6
齐伟军,栾伟伟,赵艳秋.
侧向约束多层预应力砼框架三阶段分析法[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5(2):111-115.
被引量:1
7
王红囡,周德源,吴晓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伪静力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2005,35(5):74-76.
被引量:9
8
蔡健,周靖,方小丹.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位移延性系数研究[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3):2-6.
被引量:30
9
熊学玉,张彩红,吴学淑.
有效预应力分布对预应力结构的侧限影响分析[J]
.建筑结构,2006,36(11):91-93.
10
刘建新,刘军,王红囡,张国军.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探讨[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3):131-13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
1
黄健伟.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张拉过程中的次轴力分析与应用[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5,13(5):38-40.
被引量:3
2
刘慧萍,张鹏.
某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有限元分析[J]
.四川建材,2016,42(1):32-33.
被引量:2
3
黄慎江,周新潮,袁忠伟.
基于不同预应力度的半刚性节点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静力弹塑性分析[J]
.工业建筑,2016,46(3):61-66.
被引量:7
4
翟建雷,李延和,李林锋,王璐.
自控耗能UPPC框架中自控元件的力学性能研究[J]
.建筑结构,2016,46(S1):681-68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王好民.
预应力技术在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四川水泥,2017,0(3):107-107.
被引量:4
2
朱金海.
预应力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2019(6):201-20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徐建华.
预应力技术在工民建结构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19,15(14):105-106.
被引量:1
2
黄志军.
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2019,17(17):116-116.
3
胡云奇.
工民建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探究[J]
.江西建材,2019,0(9):112-112.
被引量:1
4
张春海.
浅议预应力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J]
.智能城市,2019,5(16):66-67.
被引量:3
1
颜晓程.
框架结构设计中“强柱弱梁”的成因分析及抗震建议[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4):341-341.
被引量:2
2
颜晓程.
框架结构设计中“强柱弱梁”的成因分析及抗震建议[J]
.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8):77-78.
3
宋小虎,王娜,徐其功.
5·12地震汶川县城房屋震害规律研究[J]
.四川建筑,2010,40(4):161-163.
被引量:1
4
房亮,康慨.
上海某板柱结构消能支撑抗震加固分析与设计[J]
.建筑结构,2010,40(S2):128-130.
5
刘军,赵宝成,李蕴玉,沈晓明.
带可替换连梁双肢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滞回性能研究[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5,28(3):25-30.
6
李进,高腾,成志岳.
5·12汶川大地震汉中市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J]
.山西建筑,2009,35(12):86-87.
7
李艳艳,陈艳风,张学辉.
钢骨及聚丙烯纤维增强异形柱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2014,44(7):21-24.
8
梁丛中,李思明.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的抗震性能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1999,1(2):52-55.
被引量:4
9
刘宗辉.
地震后电梯状况分析与抗震建议——河北省质监局抗震救灾特种设备技术服务队[J]
.中国电梯,2008,19(14):34-36.
10
周强,邵峰,孙柏涛.
江西村镇房屋抗震能力调查与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36(6):188-197.
被引量:13
工程与建设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