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采用强震动记录确定2013年芦山余震的破裂方向性

Rupture directivity from strong-motion recordings of the 2013Lushan aftershock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地震动的方向性效应在分析震源物理及活断层附近的地震危险性方面有广泛的影响。由于受到观测台站方位角的限制,详细地确定小地震的破裂方向性存在一定困难。在2013年4月20日和21日的4次震级较大的芦山余震(分别记为事件1,事件2,事件3,事件4)中,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收集了大量强震动记录。这4次芦山余震震源位置靠近且震级相近,但触发的强震动台站空间分布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地震动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时,认为事件2和事件3的地震动有明显的方向性效应。采用傅里叶谱比方法证实了破裂方向性的存在,通过反演峰值参数确定了震源破裂方向和破裂速度,并用多次随机反演过程来分析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这4次余震有相近的北东-南西走向的破裂面,且震源破裂速度接近,大约为2.1km/s。尽管反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但事件1为对称双向破裂的可能性很高,事件2和事件3的主破裂方向为西南方向,事件4近似为对称双向破裂,略偏向东北方向。破裂方向性效应与周期的相关性也得到了证实。
出处 《世界地震译丛》 2016年第6期482-499,共18页 Translated World Seismology
基金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508005)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163

共引文献8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