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顾颉刚的妙峰山考察有其特有思路,这体现在顾颉刚用同情正面的眼光观察民众,使得《妙峰山的香会》这一文本材料尽管丰富多样,然而作者的民众观则显得颇为浪漫。本文将顾颉刚的这一文本与奉宽、金禅雨、金勋、孙伏园等同类文本进行对读,揭示顾颉刚之所以不对民众痛下批评,反而大力赞扬民众的新鲜活力,并不是他没有看到民间藏垢纳污的一面,主要是囿于民众的知识水平还不便对之进行否定,免得民众对知识心生恶感,后续的启蒙无法进展。也反映顾颉刚眼光向下的心态、建立民众文化的目标。顾颉刚这种思路同时也是当时"到民间去"的社会思潮在学术上的体现。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6期103-110,共8页
Cultural Heri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