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地震或特大地震影响范围广,成灾严重,需要开展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的研究。该文从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进行分析,得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大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建设的建议。
作者
刘朝峰
李岩峰
窦远明
王威
王琛
冒鹏飞
机构地区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镇江市建设工程抗震和安全鉴定办公室
出处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23期84-85,共2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基金
河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ZH2007109)
关键词
地震
防灾
灾害损失
基础设施
风险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毕兴锁,邸永寿.
地区性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的设想[J]
.山西建筑,1991,0(2):20-24.
被引量:1
2
徐祥文,黄崇福,胡宝生.
区域地震综合防御体系的模糊数学模型及其能力估价与对策[J]
.中国地震,1992,8(2):61-72.
被引量:4
3
李延兴,李明传.
区域综合防震减灾规划模式研究[J]
.城市与减灾,2001(4):28-30.
被引量:3
4
苏经宇,马东辉,王志涛.
构建城乡防灾体系的初步探讨[J]
.城市规划,2008(9):81-83.
被引量:12
5
王志涛,曾德民,苏经宇,马东辉,郭小东.
通过汶川地震谈增强城乡抗震防灾能力的若干建议[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30(4):88-9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冯义钧.
我国地震灾害预防标准化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04(12):29-32.
被引量:5
2
徐祥文,黄崇福.
结构动力反应与震害关系的模糊识别[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9,9(2):57-66.
被引量:17
3
马东辉,周锡元,苏经宇,钱稼茹.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和编制[J]
.安全,2006,27(4):3-6.
被引量:12
4
尹之潜,李树桢,杨淑文,赵直.
震害与地震损失的估计方法[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10(1):99-108.
被引量:100
5
[3]马东辉,郭小东,王志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
郭小东,苏经宇,马东辉,等.建立现代城市的安全保障与重大灾害应急响应体系的原则和对策[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4.
7
王薇.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研究及实践[D].中南大学.2OO7.
8
苏经宇,郭小东,马东辉,王志涛,黄世敏.
城市灾害控制与规划基础研究的若干问题[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29(6):102-106.
被引量:5
9
毕于瑞,马东辉,苏经宇,范继平,郭小东.
城市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初探[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30(2):118-121.
被引量:8
10
彭珂珊.
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J]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9,12(2):57-5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0
1
翟金环,熊峰.
石化工业区抗震减灾规划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2007,23(4):129-133.
2
李建榕.
基于GIS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及建库[J]
.福建建设科技,2008(6):57-59.
被引量:2
3
金迪,王宝刚,唐丽.
乡镇灾后重建中抗震防灾空间布局——以绵阳市游仙区柏林镇防灾规划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09,27(1):34-37.
被引量:1
4
孙若兰.
基于综合防灾减灾的山区县域城乡空间布局模式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0,28(11):48-53.
被引量:1
5
涂伟荣,谭平,周福霖,王海明,王光洁,米晓玲.
房屋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
.华南地震,2011,31(1):47-54.
被引量:9
6
吴晨,殷海涛,孙庆文,张昊,李霞,董晓娜.
基于ArcGIS的地震搜救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J]
.高原地震,2011,23(2):54-59.
被引量:9
7
王志涛,李宁,郭小东.
汲取地震灾害经验 提升城市抗震防灾能力[J]
.山西建筑,2011,37(26):12-13.
被引量:1
8
崔玉红,邱虎,聂永安,贾卫平,王建山,田清.
国内外单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研究述评[J]
.地震研究,2001,24(2):175-182.
被引量:32
9
那仁满都拉,布仁,宝音图,秦福英,川濑博,松岛信一,包玉海,张建中.
基于常时微动观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振动特性及其地域差异[J]
.振动与冲击,2016,35(4):22-27.
被引量:8
10
王志涛,郭小东.
城市抗震防灾应急供水保障对策研究[J]
.工业建筑,2016,46(6):8-1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3
1
韩传峰,陈建国,刘福兴.
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开发与管理保障机制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4):33-36.
被引量:8
2
徐明君,鲍苏新.
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评价指标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1,25(1):27-30.
被引量:5
3
王威,田杰,王志涛,郭小东.
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的分形模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5):171-176.
被引量:18
4
张明媛,刘妍,袁永博.
基于可变模糊聚类的城镇综合承灾能力评价研究[J]
.灾害学,2012,27(1):135-138.
被引量:9
5
胡志良,高相铎.
综合防灾理念下城市公共安全设施体系及规划应用[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49-53.
被引量:13
6
王威,苏经宇,马东辉,郭小东,王志涛.
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的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38(8):1174-1179.
被引量:11
7
张秀红,马迎雪,李延晖.
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及应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3,10(2):30-32.
被引量:18
8
郭海湘,李亚楠,黎金玲,尹朋珍.
基于灾害多级联动模型的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研究[J]
.系统管理学报,2014,23(1):91-103.
被引量:9
9
吴健生,郎琨,彭建,黄秀兰.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的空间差异性评价——以深圳市经济特区为例[J]
.城市规划,2015,39(6):37-42.
被引量:8
10
王园园.
城市基础设施防灾能力的评估模型及应用[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2):79-8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孙钰,许琦,崔寅.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模型的北京市防灾基础设施承灾能力研究[J]
.城市观察,2019(1):120-13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钧,宫清华,宇岩,袁少雄,陈军,黄光庆.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J]
.地理研究,2020,39(9):2189-2199.
被引量:12
2
耿硕璘,文彦君,李晓宇,徐彬,王天英.
县域尺度下陕西省综合承灾能力评价[J]
.河南科学,2022,40(7):1189-1196.
被引量:2
3
高山,智永锋,张普,左轩.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的航天产品性能样机仿真结果一致性验证方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23,45(9):2777-2783.
被引量:2
1
金磊.
21世纪的城市化发展呼唤城市减灾[J]
.中外建筑,1999(1):10-11.
2
毕兴锁.
建立城乡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的思考[J]
.山西建筑,2005,31(23):44-45.
被引量:1
3
郭冬岩,郝春新.
强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研究构建城市灾害综合防御体系[J]
.城市与减灾,2002(6):19-21.
被引量:5
4
江苏省开展沿江沿海地区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规划编制工作[J]
.城市规划通讯,2010,0(15):7-7.
5
胡佳.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框架[J]
.中国科技纵横,2015,0(14):192-192.
被引量:1
6
毕兴锁,邸永寿.
地区性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的设想[J]
.山西建筑,1991,0(2):20-24.
被引量:1
7
焦小明.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设计研究——以苏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为例[J]
.建筑设计管理,2014,31(8):53-54.
被引量:1
8
王慧彦,李金生,刘春平,姜纪沂.
县域型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研究与实践——以河北省唐海县为例[J]
.中国应急管理,2009(8):29-33.
被引量:1
9
林松良.
城市雷电灾害防御问题探索与实践[J]
.气象科技,2001,29(3):40-41.
被引量:15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