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湖北省2005-2014年耕地资源安全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研究湖北省耕地安全系统演化状况,基于耕地安全系统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从耕地的数量、质量以及生态3个方面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应用信息熵模型评价了湖北省2005-2014年耕地资源安全状况,同时对湖北省的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制定出了相应的措施保障湖北省耕地资源的安全。
作者
刘圣欢
彭婵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3-58,共6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耕地安全
数量一质量一生态安全
信息熵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56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8
1
谭术魁,崔迪,李雅楠.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J]
.中国房地产,2015(8X):43-52.
被引量:7
2
王雨濛,吴娟,张安录.
湖北省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107-111.
被引量:13
3
任家强,孙萍,于欢.
基于PSR和熵值法的县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以辽宁省辽阳县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31(3):14-17.
被引量:4
4
陈朝,吕昌河.
基于综合指数的湖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2):2018-2029.
被引量:45
5
常胜.
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北省耕地安全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4):461-464.
被引量:11
6
吴大放,刘艳艳,刘毅华,姚漪颖,梁达维.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3):257-267.
被引量:77
7
纪昌品,欧名豪.
湖北省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的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8):693-697.
被引量:8
8
付红娜,谭术魁.
湖北省近十年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1):155-158.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71
1
叶长盛,董玉祥.
广州市耕地数量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2):20-23.
被引量:6
2
李红丹,郭海峰,任家强,李双异,汪景宽.
基于熵值法的桓仁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2):111-114.
被引量:12
3
曲福田,吴丽梅.
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J]
.资源科学,2004,26(5):61-67.
被引量:207
4
钟祥浩,刘淑珍,王小丹,李祥妹.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战略[J]
.山地学报,2003,21(B12):1-6.
被引量:40
5
彭少麟,郝艳茹,陆宏芳,王伯荪.
生态安全的涵义与尺度[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27-31.
被引量:44
6
刘宇辉.
中国1961—2001年人地协调度演变分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J]
.经济地理,2005,25(2):219-222.
被引量:80
7
左伟,王桥,王文杰,吴秀芹,杨一鹏,杨丽静,朱晓华.
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分析[J]
.地理科学,2005,25(2):209-214.
被引量:82
8
刘成武,李秀彬.
农地边际化的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标准[J]
.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106-113.
被引量:64
9
曲格平.
中国环境与资源的形势和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3):4-8.
被引量:26
10
谭荣,曲福田,郭忠兴.
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277-281.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156
1
赵军,戚晓明,白夏,何天.
基于集对分析的土地生态安全诊断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50(1):91-96.
被引量:2
2
赵文斌,崔宁波.
民族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5):74-80.
被引量:2
3
Kai RAO,Zisheng YANG.
Evaluation of Mountain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Based on DPSIR Model and Entropy Weight Method[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20,12(2):28-33.
被引量:2
4
李念军,常胜.
2007年重庆市生态足迹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210-213.
被引量:3
5
邓帆,李仁东,王海芳.
2000~2007年湖北省耕地变化的遥感调查与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0):1171-1176.
被引量:14
6
江冲,金建君,应军素,罗永剑.
基于生态足迹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温岭市为例[J]
.生态经济,2010,26(11):24-28.
被引量:1
7
王枫,汤惠君.
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471-475.
被引量:21
8
许恒周,金晶.
耕地非农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2011,8(3):64-72.
被引量:27
9
洪业应,安和平,杨环.
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影响的计量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4):218-222.
被引量:3
10
苏素,贺娅萍.
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J]
.财经科学,2011(11):93-100.
被引量:30
同被引文献
83
1
徐宪立,蔡玉梅,张科利,郑伟元.
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75-79.
被引量:45
2
朱红波,张安录.
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安全的时空差异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13-117.
被引量:20
3
朱红波,张安录.
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6):754-758.
被引量:36
4
张衍毓,史衍玺,王静,刘庆,方琳娜.
基于RS和PRA的横山县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
.测绘科学,2008,33(2):133-136.
被引量:8
5
朱红波.
耕地资源安全的内涵与理论基础[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3):26-29.
被引量:11
6
方琳娜,宋金平.
基于SPOT多光谱影像的耕地质量评价——以山东省即墨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71-78.
被引量:31
7
刘涛,谢永生,何毅峰,赵连武,李文卓.
陕西省汉台区1978年至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资源科学,2009,31(5):816-823.
被引量:11
8
邹健,龙花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安全格局变动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8):1366-1377.
被引量:74
9
张凤荣,薛永森,鞠正山,曾磊.
中国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J]
.资源科学,1998,20(5):32-39.
被引量:87
10
陈署晃,耿庆龙,张昀,庄羽,董巨河,贾登泉,赖波.
基于GIS的新疆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184-18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3
1
王兵,周发侨,张绪振,窦文骏,林森,巴音吉,陈晨.
黄河流域耕地资源安全性评价[J]
.国土资源情报,2020(11):3-8.
被引量:2
2
冯悦,黄烈佳,张波清.
湖北省耕地资源安全时空特征及其障碍因子[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8):155-161.
3
张宗芳,易小燕,尚惠芳.
基于CiteSpace的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农业展望,2021,17(12):77-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元少华.
基于生产、生态和社会保障的耕地多功能综合评价——以濮阳市为例[J]
.国土资源情报,2021(2):30-38.
被引量:1
2
王浩闻,贾云飞,赵瑞雪.
科技创新视角下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形势与对策[J]
.科学管理研究,2023,41(3):130-139.
被引量:3
3
张红军,邹亚文.
1999—2022年安徽省耕地安全评价[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8(3):158-166.
1
赵小汎.
区位熵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新运用[J]
.经济地理,2013,33(2):162-167.
被引量:33
2
李金,朱美玲,关全力,吴开波.
干旱区农民节水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熵研究[J]
.水利经济,2011,29(5):60-64.
被引量:3
3
史一鸣,包先建.
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耦合熵模型及运行机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34(1):26-29.
被引量:5
4
苏巧玲,段云霞.
农民非农收入区域差异的测度及建议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8(5):376-377.
5
王林雪,彭璐,龙建成.
基于熵理论的科技型创业者成长机制研究——人力资本的视角[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5):74-78.
被引量:4
6
刘铁忠,李志祥,彭学君.
基于结构熵模型的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组织结构评价方法[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148-150.
被引量:11
7
李刚强.
苏州建设机电产业集聚监管示范区的实证研究[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6):94-96.
被引量:1
8
乌云娜,赵娜,张昊渤.
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中设计风险决策熵权模型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7):72-74.
被引量:4
9
舒坤良,张雪清,徐晓红,杨双,郭庆海.
东北三省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变异及趋势预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1):11-14.
被引量:4
10
谢汀,刘爱宁,高雪松,邓良基,李启权,张世熔,吴铭.
基于信息熵和灰色关联的成都市建设用地结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1):118-125.
被引量:27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