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发愤著书”说看元代散曲创作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为主要依据,探讨元代散曲创作中感情充沛、不拘一格的写实激情之所在,从元代社会背景对元代散曲作家们的压抑与排斥说起,进而讨论到元代散曲内容中对传统的颠覆,包括批判现实、男女情爱、遁世隐逸和作家自我形象等。接着论及散曲形式和语言上的特点,与情感的抒发相适应,成为一种独特的宜于抒情的文学体裁。
作者
周君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学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2期252-253,256,共3页
Home Drama
关键词
“发愤著书”
散曲
内容形式
分类号
I207.2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杨东甫.
论散曲对古典诗歌传统的颠覆[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55-61.
被引量:3
2
张晶.
论散曲的“当行本色”[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36(1):75-81.
被引量:3
3
黄虹.
发清傲之气 成俚俗之曲——浅评元散曲的文人气息[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3):17-18.
被引量:1
4
吕特.
从元散曲看元代文人的生命意识与文化心态[J]
.中国文学研究,2005(2):46-48.
被引量:5
5
杨景龙.
元散曲的俗美特质[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4):105-109.
被引量:6
6
王乙.
现实、传统和自我的闹剧──论元散曲中的审丑内容[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4(6):79-86.
被引量:1
7
冯树纯.
元散曲思想内容初探[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51-54.
被引量:1
8
李洁.
浅谈元散曲的滑稽谐谑[J]
.固原师专学报,2006,27(4):20-22.
被引量:1
9
何跞.
利欲问题的文学书写——论元散曲的世俗抒情[J]
.中国韵文学刊,2014,28(3):68-7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褚斌杰.元曲三百首详注[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2
[4]吴梅.中国戏曲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
[1]何良骏.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
[3]李渔.闲情偶寄[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5
张月中,王钢.全元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6
任中敏.散曲丛刊[M].中华书局.1931.
7
隋树森.全元散曲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8
马致远.马致远散曲校注[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9
吕薇芬.全元散曲典故辞典[M].湖北辞书出版社,1985.
10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
共引文献
13
1
李丽秋.
散曲与辞说时调的比较研究——以破格性为中心[J]
.当代韩国,2008(1):79-87.
2
罗莹.
论黄峨散曲的审美特征[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10.
被引量:1
3
郭红粉.
浅谈元散曲俗文学的特质[J]
.神州,2013(23):58-58.
4
王金伟.
略论元代山东曲作家之散曲创作[J]
.淄博师专学报,2014(1):63-66.
5
麻书豪.
元散曲时代旋律下元代艺妓的尴尬境遇[J]
.兰台世界(下旬),2015,0(6):127-128.
6
何丽丽.
“蒜酪蛤汤”“俗”元曲[J]
.文学教育,2016(23):118-119.
7
康亚萍.
关汉卿散曲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与突破[J]
.新乡学院学报,2018,35(1):26-30.
8
梁中效.
元代散曲中的三国文化述论[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6):5-11.
9
梁中效.
元散曲中两汉三国人物形象探析[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3):39-46.
被引量:1
10
王硕.
元代散曲的“闲适”之趣[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3):94-99.
同被引文献
210
1
丁德科,王炳社.
努力建设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重地[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5-14.
被引量:3
2
殷陆陆.
《史记》三家注注释讹误考辨[J]
.商洛学院学报,2016,30(1):53-56.
被引量:2
3
秦静.
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的真实旨意——兼论司马迁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0-94.
被引量:3
4
陶长军,张攀.
《史记》单音节虚词的文学功能例说[J]
.安康学院学报,2016,28(1):39-42.
被引量:1
5
石超.
近代以来司马迁文学思想研究综述[J]
.现代交际,2016(1):161-164.
被引量:3
6
高一农,蒲兵.
论班固之“史公三失”[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1):54-59.
被引量:2
7
沈琳琳.
《鸿门宴》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诂解读[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3):36-36.
被引量:1
8
张强.
《史记》文学特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1):50-56.
被引量:3
9
王晓鹃.
《班马异同评》研究三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1):66-75.
被引量:7
10
丁德科,马雅琴,梁建邦.
论司马迁精神[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5-1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朱正平.
2016年期刊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综述[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7):84-97.
1
袁帅亚.
远隔时空的诗心碰撞——现代诗人邵洵美对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译介[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6):123-126.
2
付常安.
秋瑾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与贡献[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5):103-104.
3
废墨.
跳来跳去的女人[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2,0(7):34-52.
4
宁宇.
《古诗十九首》形成臆测[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4):70-73.
被引量:3
5
谢冰莹.
浅析游戏诗[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4):118-119.
6
任泽健.
青春老人——致巴金[J]
.中国统计,2005,20(11):11-11.
7
张学忠.
论宋濂诗中的人物形象[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5(1):59-61.
8
苏江.
汉魏四言诗对《诗经》的借鉴及发展——以《文选》十二首汉魏四言诗为例[J]
.钦州学院学报,2014,29(3):60-64.
被引量:1
9
于小飞.
以诗为文、以情动人——论李白散文的独特个性[J]
.北方文学(下),2014(6):49-50.
10
明玥.
家乡的小河[J]
.小学生,2008(7):24-24.
戏剧之家
2016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