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进行血管再通或评估时,若动脉期提前显示静脉结构,则可认为有静脉早显。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缺血后自身调节受损,血管显著扩张,造影剂快速通过扩张的血管,从而导致静脉早显。静脉早显的出现,常提示梗死后出血转化、脑血管调节受损、不可逆性脑梗死等病理生理改变。静脉早显对决定是否进一步取栓或溶栓治疗,评估脑组织生存能力和出血风险,避免血管再通后再灌注损伤和无效血管再通的发生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出处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1-484,共4页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基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人才培养计划资助(QMX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