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同美”、大和解与新差别——再论新时期文学的起源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1977年"共同美"的提出与讨论入手,借助相关史料还原"共同美"这种美学主张的由来,分析其文化政治内涵。和20世纪50到70年代的"阶级美/阶级性"相比,"共同美"讨论给出了一组替代性的范畴"共同美/普遍人性",这组范畴成为"新时期"文学奠基性的美学观与人性观。从"阶级美"到"共同美",美学的和解构建着阶级的和解,这体现在王润滋表现"大和解"的小说《内当家》中。然而如何处理新的社会差别,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内在矛盾,《内当家》续篇《内当家之死》已然呈现了这一内部危机。此外,在张一弓的小说《黑娃照相》中,以"共同美"为基点的美学,逐渐呈现出新的"美"的差别。在这个意义上,"美学"或者说对于"美"的阐释机制,并不仅仅是学科意义上的,而是参与到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询唤之中。
作者 黄平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6,共10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期文学之发生"(批准号:13YJC751016)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9

  • 1雷达.《鲁班的子孙》的沉思[J].当代文坛,1984(4):10-14. 被引量:11
  • 2秦晋.也谈对《鲁班的子孙》的评价——给雷达同志的信[J].当代文坛,1984(10):33-38. 被引量:3
  • 3王宇.20世纪文学日常生活话语中的性别政治[J].学术月刊,2007,39(1):111-117. 被引量:12
  • 4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译本[C].人民出版社,1971版.第32~33页.
  • 5张达.反映变革中的真实-有感于《鲁班的子孙》[J].山东文学,1984,(8).
  • 6卡夫卡.《讲故事的人》,《启迪本雅明文选》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09页.
  • 7王润滋.《内当家》[J].人民文学,1981,(3).
  • 8王润滋.《从(鲁班的子孙)谈起-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 9恩格斯.《致劳拉·拉法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7页.
  • 10王润滋.从《鲁班的子孙》谈起——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J].山东文学,1984,(11).

共引文献164

同被引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