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凌云县茶旅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广西凌云是"白毫茶之乡",同时又是"中国长寿之乡",凌云茶业、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组合优势。本文在分析凌云茶旅融合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探讨茶旅产业的有效融合。以凌云县茶旅一体化为研究重点,力求通过白毫茶产业与旅游发展的结合,推助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实现茶旅互兴的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作者
李英策
机构地区
百色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出处
《全国商情》
2016年第29期67-69,共3页
基金
2015年百色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桂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2015KBS14)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茶旅产业
茶旅融合
一体化发展
广西凌云县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0
参考文献
1
1
宗敏丽,祁黄雄,吴健生,冯喆,黄秀兰.
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及开发策略——以浙江顾渚村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15-320.
被引量:78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王京传,赵修华.
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
.中国茶叶,2005,27(6):22-23.
被引量:57
2
许志晖,丁登山,向东.
对南京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与整合重点的探讨[J]
.人文地理,2006,21(3):34-37.
被引量:46
3
李维锦.
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J]
.学术探索,2007(1):137-140.
被引量:56
4
石秀珍.基于旅游地屏蔽理论的金华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
曹潘荣.茶业旅游是2l世纪茶叶发展的重要领域[A].第六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6
Eric Cohen. A Phenomenology of Tourist Experiences[J]. Sociology, 1979,13 (2): 179-201.
7
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陈春芬.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385-388.
被引量:99
8
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
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3):36-41.
被引量:87
9
徐柯健.
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134-140.
被引量:9
10
刘永生.
论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模式[J]
.学术论坛,2009,32(3):108-112.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77
1
Jiaxi Li,Dan Wang,Hongjie Jia,Guohong Wu,Wei He,Huaqiang Xiong.
Prospects of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for rural electrification in China[J]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2021,4(1):3-17.
被引量:14
2
高水练,陈宗良,陈文彬,雷国铨.
协强扶弱打造莆田市特色茶业经济体[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0):207-211.
被引量:2
3
魏遐,周倩雯,林枫.
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长兴县顾渚村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5):387-390.
被引量:6
4
杨艳华.
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策略探究——以信阳市为例[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12(5):45-47.
被引量:6
5
张耀武,龚永新,黄啟亮.
“茶旅融合”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探研——以湖北邓村绿茶集团为例[J]
.茶叶科学技术,2013(3):32-36.
被引量:15
6
张欢欢.
基于AHP法的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5):68-72.
被引量:6
7
祝思华,张佳.
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J]
.农业考古,2014,0(5):224-226.
被引量:13
8
赵国栋,李海平.
西藏茶文化生态旅游理念要点与SWOT分析[J]
.农业考古,2015,0(2):198-205.
被引量:9
9
董鲜,戴陆园,徐福荣.
云南11个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初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6):278-284.
被引量:11
10
杨永超.
茶文化旅游品牌塑造模式与对策探究[J]
.福建茶叶,2015,37(6):115-11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65
1
李太光,张文建.
新时期上海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3):44-49.
被引量:11
2
张佰瑞.
产业融合与北京旅游业的发展[J]
.城市问题,2009(9):69-72.
被引量:22
3
黄积安.
江西茶叶历史与现状[J]
.蚕桑茶叶通讯,1998(4):20-23.
被引量:8
4
张义丰,刘春腊,谭杰,贾大猛,兰婷婷,张伟.
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析[J]
.资源科学,2010,32(1):78-87.
被引量:52
5
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
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
.经济地理,2010,30(4):678-681.
被引量:278
6
陶婷芳,张秋实,李雪丽,魏来.
上海都市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J]
.上海商业,2010(11):38-41.
被引量:11
7
乔秋敏,祝明霞.
体验经济时代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466-5467.
被引量:60
8
赵黎明.
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融合[J]
.旅游学刊,2011,26(5):7-8.
被引量:55
9
石培华.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重点[J]
.旅游学刊,2011,26(5):9-10.
被引量:35
10
郭雅玲,冯会,郑明芬,黄晓敏.
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J]
.福建茶叶,2011,33(2):43-47.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8
1
侯玉霞,代猛.
全域旅游视角下民族地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
.旅游论坛,2017,10(6):120-128.
被引量:24
2
成党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陕南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陕南安康市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4):175-179.
被引量:17
3
黄春,吴题诗.
产业融合视角下江西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
.农业考古,2019,0(5):90-93.
被引量:4
4
马颖欣.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J]
.农业经济,2020(5):28-30.
被引量:14
5
周璐.
重庆茶文化旅游体验优化路径探析[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2):12-15.
被引量:1
6
黄文胜.
广西茶旅融合发展探究[J]
.北方经贸,2021(6):154-156.
被引量:7
7
潘小玲.
乡村振兴背景下凌云县茶旅融合发展研究[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9(6):93-100.
被引量:5
8
陈芳琳,吴忠军,刘阳.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茶旅融合发展研究——以湖南省古丈县为例[J]
.中国林业经济,2022(2):120-12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70
1
易丰.
广西农业旅游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研究——以梧州为例[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20(2):21-25.
被引量:1
2
陈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山地区茶旅产业发展研究——以福建省周宁县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135-136.
被引量:2
3
林温迪.
基于居民感知的茶旅特色小镇发展研究——以潮州市凤凰茶旅特色小镇为例[J]
.旅游与摄影,2022(7):45-48.
4
沈尧.
“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西茶文化旅游发展探析[J]
.旅游与摄影,2020(9):58-61.
5
丁楠,李湘玲.
基于耦合评价模型的湖南省茶旅融合发展测度研究[J]
.茶业通报,2022,44(4):152-156.
6
严于萍.
产业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政策促进效运用分析[J]
.产业科技创新,2019(33):34-36.
被引量:1
7
索虹,张芳蕊.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7):132-132.
被引量:3
8
蔡文芳.
茶叶资源与绿色旅游开发的策略探讨[J]
.福建茶叶,2018,40(7):144-145.
被引量:1
9
CHEN Keshi,FENG Xiao,ZHUO Xiang.
Master Pla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from Universal Viewpoint:A Case study of Guzhu Town[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8,10(4):55-62.
10
纪金雄,雷国铨.
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2(1):67-76.
被引量:16
1
周始芳.
凌云县质监局 开展“查农资 保春耕”活动[J]
.标准计量与质量(广西),2003(5):34-34.
2
黄大航.
新村在这里崛起──广州芳村区帮扶凌云建设芳凌村纪事[J]
.广西物价,1998(8):23-23.
3
文登区: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J]
.支部生活(山东),2015,0(1).
4
樊成甫.
最美风景在路上[J]
.南国博览,2014(3):35-35.
5
凌云县档案局被授予2009年广西凌云茶文化旅游节贡献奖[J]
.兰台世界(上旬),2009(7):15-15.
6
集结组合优势重塑市场主体[J]
.医药经济,1995(1):26-28.
7
覃茂鑫.
凌云白毫泡出近亿产值[J]
.当代广西,2009(10):59-59.
8
孙忆辛.
河南省“中国长寿之乡”旅游产品的开发初探[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1):100-100.
9
李福德,易艳辉,朱千华.
蝶城花开 凌云茶香——凌云茶乡纪行[J]
.今日南国,2009(10):14-15.
10
王世勇,杨通站.
凌云县强力推进民生建设[J]
.当代广西,2008(18):62-62.
全国商情
2016年 第2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