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治论坛》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Nomocracy Forum
同被引文献25
-
1刘喜平.试论“大三通”后海峡两岸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2):56-61. 被引量:3
-
2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10):55-62. 被引量:97
-
3杨敏.公民参与、群众参与与社区参与[J].社会,2005,25(5):78-95. 被引量:244
-
4熊易寒.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J].社会,2006,26(6):95-116. 被引量:41
-
5于语和,刘志松.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及其重构——兼论民间调解对犯罪的预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35-42. 被引量:23
-
6周永坤.论强制性调解对法治和公平的冲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25(3):11-24. 被引量:78
-
7张文明.东亚市民社会:新兴组织与中产阶层[J].东南亚研究,2007(3):38-43. 被引量:9
-
8厦门市人民政府网.建议在厦建立两岸司法合作基地[EB/OL].http://www.xm.gov.cn/xmyw/200908/d0090801_312491.Htm,下载日期:2009-12—17.
-
9邱胜林,彭碧旭.浅谈法院调解存在的几个问题.法学与实践,2006,.
-
10鲁振纲.试论人民法院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辽宁法治研究,2008,.
-
1张福森.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好方式——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J].求是,2004(21):46-48. 被引量:10
-
2孔庆华.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J].中国法学,1987(3):20-23. 被引量:1
-
3学界立场[J].小康,2004(1):72-72.
-
4常显红.企业如何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J].中国培训,2003(11):51-52. 被引量:2
-
5黄炳耀.台湾调解制度见闻[J].中国律师,1994,0(8):46-47.
-
6乐一平.探索村工会联合会工作的新路子[J].中国工运,2001,0(4):20-20.
-
7关于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情况的调查[J].工运研究,2003(6):13-15.
-
8于丽娜.浅谈人民调解制度[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5):42-43. 被引量:2
-
9赵霞.法制社会与法院调解制度[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29-30.
-
10四川省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J].四川劳动保障,1995,0(2):3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