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假定——不能营造中国司法的乌托邦
被引量:3
出处
《法治论坛》
2009年第2期228-232,共5页
Nomocracy Forum
同被引文献33
-
1罗安荣,贺清生.试论审判权配置原则[J].求索,1996(6):49-51. 被引量:1
-
2谢鹏程.宪法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J].求是,2004(22):28-28. 被引量:3
-
3胡玉鸿.马克思恩格斯论司法独立[J].法学研究,2002,24(1):3-24. 被引量:63
-
4何兵.司法职业化与民主化[J].法学研究,2005,27(4):100-113. 被引量:68
-
5张文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导言[J].法学家,2006(5):6-16. 被引量:57
-
6张志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司法改革[J].法学家,2006(5):32-36. 被引量:14
-
7于晓青.法律至上与和谐社会[J].法学论坛,2007,22(3):24-28. 被引量:2
-
8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法学,2007(5):18-27. 被引量:142
-
9许崇德主编.《宪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114页.
-
10张文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程[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15(3):3-14. 被引量:31
二级引证文献8
-
1范电勤.“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宪法审视[J].法学,2012(8):96-103. 被引量:6
-
2项磊.对司法实践中现行诉讼调解制的度审视[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44-46. 被引量:2
-
3周翠.调解与审判的关系:反思与重述[J].比较法研究,2014,28(1):46-64. 被引量:16
-
4张立平.为什么调解优先--以纠纷解决的思维模式为视角[J].法商研究,2014,31(4):118-126. 被引量:17
-
5李华武,刘彦.反思与重构:民事诉讼调解规范论[J].湖北社会科学,2017(5):150-157.
-
6靳澜涛.民事诉讼中调解优先原则的运行偏差与纠偏[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3):49-52.
-
7罗贵榕,刘俊显.道德与政治正义下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9(6):1-7.
-
8蔡伟.《新加坡调解公约》的困境和应对[J].清华法学,2022,16(2):193-208. 被引量:11
-
1刘群薇.经济学在法学中的运用——法经济介绍概述[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4):180-180. 被引量:2
-
2周琪.从解决“利益冲突”着手反腐败[J].中国新闻周刊,2006(20):84-84. 被引量:11
-
3晏波.科教兴国与法治[J].中国行政管理,2006(2):58-59.
-
4方长平,冯秀珍.国家利益研究的范式之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J].国际论坛,2002,4(3):53-59. 被引量:21
-
5胡传胜.迈向和解的政治[J].江苏社会科学,2006(6):71-75.
-
6韩雪梅.“投票悖论”的分析及其矫正——理性选择理论的“投票现象”应用批判[J].中国经贸导刊,2010(23):103-103.
-
7高伟凯.国家利益:概念的界定及其解读[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1):80-85. 被引量:25
-
8曹英.合法性抑或有效性——对儒、法两家秩序思想的比较[J].河南社会科学,2005,13(1):48-52. 被引量:1
-
9张旺.拓宽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研究视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主义规范诉求》一书简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2):275-276.
-
10陈宏.博弈论与战略互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24(2):98-104.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