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还原真实严复,探索变译之道——《严复变译思想考》评述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严复《天演论》正式出版以来,“信达雅”备受关注,甚至被视为衡量译作优劣的金科玉律,但百年来对其的辨难和问难声亦不绝于耳。而被奉为“译圣”的严复却迟迟没成为个案研究的对象。
作者
张文鹤
文军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处
《外语与翻译》
2016年第4期89-91,共3页
Foreign Languages and Translation
关键词
严复
变译
还原
《天演论》
“信达雅”
译作
分类号
H059-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曹明伦.
文本目的——译者的翻译目的——兼评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和意大利谚语“翻译即叛逆”[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4(4):1-5.
被引量:40
2
张汨,文军.
国内翻译家研究现状与流变趋势[J]
.中国外语,2014,11(4):97-104.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许钧.
“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
.中国翻译,2003,24(1):8-13.
被引量:780
2
仲伟合,钟钰.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
.中国翻译,1999(3):48-50.
被引量:704
3
李贻荫.
介绍亚瑟·古柏及其英译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其一》[J]
.外语研究,1993(3):56-58.
被引量:2
4
克己.
郑振铎的翻译活动[J]
.中国翻译,1987(2):41-44.
被引量:3
5
佘烨.
中国翻译史上外来译者的作用与贡献[J]
.上海科技翻译,2001(4):57-60.
被引量:20
6
潘文国.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兼谈“翻译学”的学科性问题[J]
.中国翻译,2002,23(2):34-37.
被引量:28
7
屠国元,王飞虹.
论译者的译材选择与翻译策略取向——利玛窦翻译活动个案研究[J]
.中国翻译,2005,26(2):20-25.
被引量:46
8
郭著章.
谈《菜根谭》及其两种英译本[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48-51.
被引量:10
9
曹明伦.
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兼论严复的“信达雅”[J]
.中国翻译,2006,27(4):12-19.
被引量:72
10
查看详情,2007(11).
共引文献
67
1
宋卫阳.
从奴隶到叛逆者——论译者身份及其影响下的翻译策略选择[J]
.现代英语,2020(3):56-58.
被引量:1
2
张汨,朱艺雯.
许渊冲莎剧翻译的动态译者行为批评研究——基于《安东尼与克柳葩》翻译手稿的考察[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2,6(2):82-92.
被引量:4
3
方梦之.
翻译家研究的“宽度”和“厚度”[J]
.英语研究,2021,19(1):11-20.
被引量:16
4
何立芳.
殊途同归——论严复和奈达翻译理论的相似性[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85-86.
被引量:1
5
Ban Bai Sichuan University,China,Dalian University,China.
Multi-facet Occurrences of Translation Purposes[J]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1(1):167-178.
6
夏荥.
曹明伦教授汉译培根散文研究[J]
.芒种,2012(22):165-166.
被引量:1
7
朱岚晖,何建.
从翻译的一仆二主现象看读者的责任[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7):132-133.
8
曹明伦.
谈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学识才情[J]
.中国翻译,2008,29(4):87-89.
被引量:17
9
刘蓉.
英诗汉译的“情味”与“韵味”[J]
.陇东学院学报,2008,19(5):48-52.
10
涂兵兰.
论晚清阐释者的世俗功利性[J]
.求索,2009(7):123-124.
同被引文献
22
1
刘丽芬,黄忠廉.
变译研究:时代的召唤[J]
.中国科技翻译,1999,12(4):27-30.
被引量:13
2
黄忠廉.
变译(翻译变体)论[J]
.外语学刊,1999(3):80-83.
被引量:73
3
杨自俭.
我国近十年来的翻译理论研究[J]
.中国翻译,1993(6):11-15.
被引量:14
4
斯立仁.
评《翻译的准则与目标》——与周兆祥博士商榷[J]
.中国翻译,1990(1):53-55.
被引量:3
5
黄忠廉.
变译观的演进[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46-48.
被引量:23
6
毛荣贵,范武邱.
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J]
.外语教学,2005,26(6):6-13.
被引量:40
7
徐朝友.
《变译理论》的两大问题——与黄忠廉先生商榷[J]
.外语研究,2006,23(4):48-51.
被引量:14
8
黄忠廉,张永中.
变译:考察翻译的新视点——兼答徐朝友先生[J]
.外语研究,2007,24(2):66-68.
被引量:12
9
黄忠廉.
变译平行语料库概说——以严复《天演论》为例[J]
.外语学刊,2009(1):116-119.
被引量:15
10
罗双妤.
“译”之义[J]
.文学教育(中),2011(8):87-8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熊正.
中国特色扶贫话语英译中的修辞“在场”[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3):119-124.
被引量:5
2
邹付容,冯阳光.
“易”带“译”路——变译理论回顾与断想[J]
.民族翻译,2018(2):13-1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滕明新.
变译理论观照下汉语古诗文的翻译策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壮译本为例[J]
.民族翻译,2019(3):67-74.
2
唐青叶,卢梦环.
再语境化——习近平扶贫话语用典及其英译[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1(2):16-28.
3
车明明.
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意象和意境再现——以许渊冲古典梅花词翻译为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3):104-110.
被引量:10
4
吕晖,郭龙.
民族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以《民族翻译》期刊为例[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3):116-122.
被引量:3
5
陆辉.
元话语视域下壮族典籍英译中文化元素翻译策略研究[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30(2):58-62.
6
刘宁,王泽熙.
中国优秀传统伦理话语的语用等效翻译[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8):139-142.
被引量:2
7
李倩.
丰厚·淡化·删减:中国特色扶贫话语外宣翻译中的三维转换阐释——以《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4):42-47.
8
王晨.
基于变译理论维度浅析俄汉文学翻译[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2):110-115.
被引量:1
9
杨丽芬,杨欣.
新时代扶贫话语的隐喻架构分析[J]
.海外英语,2024(9):59-61.
1
丁锡民,王峰.
克服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策略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6):41-42.
被引量:2
2
幺孝颖.
全面正确理解“交际语言教学”[J]
.教育探索,2002(4):73-73.
3
邢福义,沈威.
理论的改善和事实的支撑——关于领属性偏正结构充当远宾语[J]
.汉语学报,2008(3):2-11.
被引量:16
4
吕志雄.
提问难答,不妨转移话题[J]
.语文天地(初中版),2009(5):26-27.
5
杨玉兰.
论科技翻译中美感的体现[J]
.北方文学(中),2015,0(6):114-115.
6
张悦.
译取于何——重读“信达雅”[J]
.青年文学家,2012,0(16):132-132.
7
蔡圣勤.
解构主义对文学翻译“信达雅”的挑战[J]
.理论月刊,2004(6):125-127.
8
姚玲杰.
论翻译的不忠实[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1):46-48.
9
柯玲.
“标准语”的口音[J]
.上海采风,2015,0(11):82-83.
10
张婷.
中国翻译理论界金科玉律——论严复“信达雅”的现实意义[J]
.北方文学(中),2013(10):130-130.
外语与翻译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