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阿荣旗低山丘陵地区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阿荣旗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探索出一条黑土资源利用率、产出率和生产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复制、可推广、能落地"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更大范围地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
平翠枝
机构地区
内蒙古阿荣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22期253-253,共1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阿荣旗
黑土地
保护技术
分类号
S157.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王思楚,刘茹,王志强,刘鸿鹄.
东北典型黑土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适宜样本容量[J]
.水土保持学报,2016,30(4):221-226.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QIU Jian-jun,WANG Li-gang,TANG Hua-jun,LI Hong,Changsheng LI.
Studies on the Situ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Croplands in Northeast of China[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5,4(8):594-600.
被引量:18
2
于东升,史学正,孙维侠,王洪杰,刘庆花,赵永存.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279-2283.
被引量:176
3
李甜甜,季宏兵,孙媛媛,罗建美,江用彬,王丽新.
我国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93-97.
被引量:48
4
吴彦军,汪景宽,李双异,魏丹,迟凤琴.
黑土土壤质量演变初探Ⅴ.东北主要黑土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及碳库估算[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535-539.
被引量:9
5
潘根兴.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5):282-289.
被引量:99
6
阎百兴,杨育红,刘兴土,张树文,刘宝元,沈波,王玉玺,郑国相.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现状与演变趋势[J]
.中国水土保持,2008(12):26-30.
被引量:82
7
刘留辉,邢世和,高承芳,崔纪超,魏多落,胡争辉,卢超.
国内外土壤碳储量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及展望[J]
.土壤通报,2009,40(3):697-701.
被引量:32
8
汪媛媛,杨忠芳,余涛,文宇博,夏学齐,白荣杰.
土壤碳储量计算中不同插值方法对比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J]
.中国岩溶,2011,30(4):479-486.
被引量:10
9
金峰,杨浩,赵其国.
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土壤,2000,32(1):11-17.
被引量:214
10
刘继红,兰传宾,陈杰.
区域土壤容重转换函数构建与预测结果评价——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J]
.土壤通报,2013,44(1):77-82.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8
1
吉艳玲.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地区朝阳市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J]
.现代农业,2017(9):67-68.
被引量:2
2
卓志清,兴安,孙忠祥,黄元仿,曹梦,李贞,张世文.
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与权衡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6(6):892-902.
被引量:13
3
周礼祥,刘美玲,孙立研,于洋.
森林碳汇智能计算模型和评估系统开发[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6):22-26.
被引量:4
4
赵玉明,程立平,梁亚红,耿鹏旭,王卓理.
东北黑土区演化历程及范围界定研究[J]
.土壤通报,2019,50(4):765-775.
被引量:16
5
杜国明,张爽,李冬梅,刘文琦,于佳兴.
黑土区典型县域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研究,2020,27(1):176-182.
被引量:5
6
徐莉,张忠启,孙益权,茆彭.
基于三维曲面的山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研究——以庐山地区为例[J]
.土壤通报,2019,50(5):1101-1107.
被引量:1
7
崔裕敬,宋春威.
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J]
.现代农业科技,2023(14):174-177.
8
宋春威,杜会石.
松嫩典型黑土带土壤碳氮磷储量空间分布特征[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0):4028-4038.
1
李越.
低山丘陵地区旱作玉米抗旱增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6(24):16-16.
2
柴宝忠,任立宏.
喀左县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1):99-99.
被引量:4
3
李科云,孙祥贵.
岸杂一号狗牙根在湖南低山丘陵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
.草业学报,1993,2(2):23-29.
被引量:6
4
赵虹,曹廷杰,王西成,胡卫国.
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小麦产业发展障碍因子及解决途径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31-35.
被引量:9
5
易宝庆.
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持续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J]
.吉林农业,2013(10):1-1.
被引量:1
6
杨锦碧,陈磊,马永玉,廖铁军.
重庆低山丘陵地区水稻施肥模式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46-1448.
被引量:3
7
吴行国,房喜根.
粘盘黄棕壤的特性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J]
.中国棉花,1994,21(11):18-18.
被引量:1
8
田振远.
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治理[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39(3):239-240.
被引量:1
9
武琼,余作彪,洪登永,焦长兴,冷景连,朱金湖,柯玲.
武宁县2008年绿肥品种筛选试验报告[J]
.现代农村科技,2009(22):50-50.
被引量:1
10
罗瑞坤.
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及治理[J]
.中国科技博览,2012(6):201-201.
被引量:1
农业与技术
2016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