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稻-虾-鳖”共生模式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稻-虾-鳖"共生模式是水稻、小龙虾及鳖种养相结合的、三者相互依存的新型生态农业方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对其内涵、技术要点和效益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作者
沈寅寅
施俭
包士忠
沈竑
机构地区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152-153,共2页
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稻-虾-鳖”共生模式
技术要点
效益分析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5
1
余永飞.
发展稻田生态种养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宜城市大力推广“鳖、虾、稻”共生模式[J]
.渔业致富指南,2014(7):29-31.
被引量:5
2
马达文,程咸立,汤亚斌,丁仁祥,王勋伟,易翀.
湖北省鳖虾稻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研究[J]
.中国水产,2012(4):50-52.
被引量:11
3
许幼青,寿绍贤,谢金木,包永胜,郦尧生,张岳德,肖金林.
“稻-虾”轮作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探讨[J]
.中国稻米,2012,18(6):47-48.
被引量:23
4
周爱珠,刘才高,徐刚勇,黄永明.
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探讨[J]
.中国稻米,2014,20(3):73-74.
被引量:16
5
张桂芝,田蕾.
稻、虾、鱼轮养高效生态技术模式[J]
.科学养鱼,2015,37(4):84-8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罗华峰,罗奕云.
稻田“早稻-晚慈菇”高效种植模式及其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11,17(2):75-7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2
1
熊良伟,王建国,封琦,黄爱军.
中华鳖太湖种群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5):68-70.
被引量:1
2
陈小忠,韩勇,李连松,方文英,徐攀峰.
稻虾轮作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295-295.
被引量:10
3
雷晓中,张从义,李金忠,朱勇夫,官章全,李旭春,郑培昌.
“稻-虾”耦合养殖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6):1370-1372.
被引量:3
4
张从义,李金忠,雷晓中,朱勇夫,李圣华,朱代宏,官章全,郑培昌.
“再生中稻-黄颡鱼”耦合养殖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8):1854-1856.
5
金国强,王玉坤,徐攀峰.
“池塘芦苇稻-青虾”种养结合技术及效益分析[J]
.中国稻米,2014,20(6):69-70.
被引量:7
6
刘军,刘东,李汉东,徐宗华,张明华,陈正才.
潜江市“稻-鸭-虾”高效种养模式效益分析及应用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3):308-308.
被引量:7
7
符慧琴,揭红东,向宇环,揭雨成.
洞庭湖区低洼湖田虾稻轮作技术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60-262.
被引量:3
8
李汉东,陈正才,何蓉,刘军,熊保平,李本凤,黄国海,孙玉海.
稻-鸭-虾复合种养模式生产现状及优势[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283-283.
被引量:1
9
袁红丽.
虾稻生态种养模式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69-269.
被引量:5
10
张静,蒋业林,王士梅,侯冠军,王芬,张国前,王庆健.
稻鳖鱼共生系统种养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1):77-79.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27
1
洪瑜,王英,王芳,刘汝亮,刘婷.
5种浮床植物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退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J]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1):2637-2645.
被引量:11
2
胡艳.
水稻锌缺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
.现代农村科技,2009(2):33-33.
被引量:2
3
马达文,程咸立,汤亚斌,丁仁祥,王勋伟,易翀.
湖北省鳖虾稻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研究[J]
.中国水产,2012(4):50-52.
被引量:11
4
宋超,孟顺龙,范立民,裘丽萍,瞿建宏,陈家长.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89-92.
被引量:74
5
周世玲,房岩,孙刚,都兴莉,胡子祎.
浮床水稻对水中N、P的去除作用[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123-124.
被引量:4
6
段金程,张毅敏,张红卫,高月香,晁建颖.
连片生态浮床对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J]
.环境工程学报,2013,7(4):1324-1330.
被引量:11
7
邓志强,李旭辉,阎百兴,张燕,吕兑安.
富营养化水体中芦苇和菖蒲浮床氮净化能力比较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11):2258-2263.
被引量:14
8
余永飞.
发展稻田生态种养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宜城市大力推广“鳖、虾、稻”共生模式[J]
.渔业致富指南,2014(7):29-31.
被引量:5
9
冯金飞,李凤博,吴殿星,方福平.
稻作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修复效应及应用前景[J]
.生态学报,2014,34(16):4480-4487.
被引量:28
10
陈重军,张蕊,向坤,吴伟祥.
生物过滤和蔬菜浮床组合系统对温室甲鱼废水的处理效果[J]
.应用生态学报,2014,25(8):2390-239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4
1
胡景涛,黄成志,雷树凡,刘忠贤,苏建,黄文章.
养殖池塘浮床水稻种植模式初探及效益分析[J]
.上海农业科技,2018(2):120-121.
被引量:4
2
张立超.
叙永县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J]
.江西水产科技,2018(6):52-54.
被引量:1
3
朱华兴,罗开练,艾红霞,郑尔锋.
池塘原位种植水稻对尾水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装备,2023,44(6):56-61.
被引量:1
4
阮记明,李小勇,徐兴川,陈朝,李卫明,傅雪军,朱昌兰.
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初探[J]
.江西水产科技,2024(1):15-17.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金玉姣.
稻渔共生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应用分析[J]
.南方农业,2021,15(3):28-29.
2
朱志成.
水产养殖池塘水面种植水稻技术的应用研究[J]
.种子科技,2023,41(4):49-51.
被引量:2
3
程顺,蒋文枰,刘士力,郑建波,迟美丽,刘一诺,杭小英,彭苗,李飞.
红螯螯虾虾塘种稻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6):1399-1403.
被引量:1
4
万吉兵,万柯.
龙马潭区池塘养殖水体水质问题及对策[J]
.当代化工研究,2023(19):100-102.
5
朱华兴,罗开练,艾红霞,郑尔锋.
池塘原位种植水稻对尾水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装备,2023,44(6):56-61.
被引量:1
6
祖晓光,杨炳坤,刘铁钢,李秀颖,祖岫杰,刘艳辉.
池塘种稻对养殖水体氮、磷去除效果及对鱼类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4,40(24):151-157.
1
蔡炳祥,曾建刚,宓盛,任洁,杨风丽.
德清县农田种养结合稻虾共生模式高产高效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15,31(9):22-23.
被引量:1
2
汤亚斌,马达文,程咸立,易翀.
鳖稻共生模式试验[J]
.养殖与饲料,2012,11(9):94-95.
被引量:4
3
刘君望,师孝权.
半旱式稻鱼丰产机械耕作与种养模式优化[J]
.四川农机,1992(3):28-30.
4
周艳萍,孙露,陈睿,刘清.
稻鳖共生种养模式探讨[J]
.科学养鱼,2016,38(7):40-41.
被引量:3
5
朱忠初,杨凤丽,谢金元.
鳖稻共生模式优质稻米生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6):249-250.
被引量:1
6
蔡炳祥,杨凤丽,徐国平,宓盛.
稻鳖共生模式对水稻迁飞性害虫的控制作用[J]
.中国植保导刊,2014,34(9):35-37.
被引量:14
7
王新,梁仁禄,李培军.
我国北方水田区稻-萍-蟹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J]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1):41-44.
被引量:11
8
温公均,张学品,周明刚,张德宏.
莲─渔共生模式及关键技术[J]
.耕作与栽培,1994,14(2):27-29.
9
熊国平.
稻虾轮作、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效益[J]
.湖南水利水电,2016(4):74-76.
被引量:5
10
杨华松,戴志明,万田正治,中西良孝,张曦,朱仁俊,赵素梅,彭凤梅,周晓智.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二)[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5):23-24.
被引量:2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