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神学政治问题日渐凸显。在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康德预见到了神权社会的彻底瓦解,他将个人恪守的伦理准则升华为社会性的道德立法。费希特进一步反思人的主体性价值,认为只有把被康德哲学悬置了的神性还诸于人性,才能确保道德律令的绝对性和客观性。对于人格主体与启蒙精神关系的思考,是近代浪漫主义的精神源头,亦奠基了德意志的新教伦理。谢林把这种形式上区别于上帝、本质上又趋同于上帝的精神力量界定为神学人格。神学人格可以通过参与政治权威的塑造,全面统摄公众的思维与行动,为社会秩序提供统一的精神基础。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4,共7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编号:15ZDB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与西方浪漫主义关系研究"(编号:14CZX055)
东北电力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BSJXM-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