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历史时期抚河中下游河道的变迁探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抚河河道变迁运动频繁,主要表现于河道的位移、分流和归宿,且以下游河道变迁最为活跃、中游次之。在不同时期,抚河中游虽时有溃堤改道的自然灾害发生,但随着唐中期临川千金陂的修筑,极大地提高了抗灾的能力,下游河道则先后历经入赣江、入鄱阳湖、再同时入江入湖的三个主要阶段,且在明清以后的下游河道更是分流众多,支流错综复杂。长期以来,抚河流域特殊的地表土质,无疑是影响抚河河道变迁的重要因素,易受水力侵蚀的地表土壤,不断淤积河道,使得抚河流域灾害频发,而位于赣抚平原的下游河段,更是成为重灾区。及至明清人类活动影响的显著增强,加之其它诸多因素制约,逐渐形成了抚河下游河道分流众多和河迹湖星罗棋布的自然景观。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5-81,共7页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33

  • 1张修桂.云梦泽的演变与下荆江河曲的形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2):40-48. 被引量:35
  • 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302
  • 3柏泉,红中.江西新建昌邑古城调查记[J].考古,1960(7):39-39. 被引量:6
  • 4黄第藩 杨世倬 等.长江下游三大淡水湖的湖泊地质及其形成与发展[J].海洋与湖沼,1965,7(4):396-426.
  • 5杨怀仁 邱淑彰.乌鲁木齐河上游第四纪冰川与冰后期气候波动[J].地理学报,1965,31(3):194-211.
  • 6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M]文物出版社,1963.
  • 7(清)谈迁撰,汪北平.北游录[M]中华书局,1960.
  • 8施雅风.五年来的中国冰川学、冻土学与干旱区水文研究[J]科学通报,1964(03).
  • 9许世远.中国天山现代冰川作用研究[J]地理学报,1963(04).
  • 10竺可桢.前清北京之气象纪录[J]气象杂志,1936(02).

共引文献1349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