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背景、运作机制及其问题分析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公共领域是推进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民间自治领域,信息技术发展把公共领域拓展到了互联网空间。在互联网空间中,网络的开放性、包容性、匿名性使得参与主体可以以多重角色出现,强化公民参与,监督公共权力。作为参与主体的公民,在网络营造的公共场域中,通过话语交流,进行博弈、辩论以达成共识。网络公共领域的公民政治参与是互联网时代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网络政治参与需要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能力和素质,以增强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不仅如此,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还必须在网络道德的支撑下进行;必须强化法治以维护网络公民政治参与的秩序。
作者 李传军
出处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6期72-77,共6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Hangzhou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支持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4

  • 1毛寿龙.互联网·政治生态·领导干部[J].人民论坛,2007(14):14-17. 被引量:15
  • 2[美]阿尔文·托夫勒.《权力的转移》,吴迎春、傅凌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58页.
  • 3[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页以下.
  • 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38页、第241页.
  • 5陈潭,倪明胜.政治博客现象及其公共治理[J].政治学研究,2007(3):99-108. 被引量:37
  • 6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载《人民日报》,2014-02-28.
  • 7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第62-77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 8曹荣湘.《解读数字鸿沟:技术殖民化与社会分化》,第27页,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 9[英]弗兰克·韦伯斯特.《信息社会理论》,第214页,曹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 10洪贞玲,刘昌德.《线上全球公共领域:网络的潜能,实践与限制》,载台湾《资讯社会研究》2004年第1期.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