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至虚为宗:论《列子注》的美学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张湛《列子注》贯通儒玄,圆融佛学,成为魏晋玄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列子注》的哲学基点虽然在于论述人生解脱的问题,但是所提出的至虚、虚静、玄照、理言、神明等一系列范畴都与美学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仅从美学上考察,《列子注》建立在"至虚为宗"的哲学本体论基础上,所阐释的"虚静之性"的心境论、"圆通玄照"的神思论、"至理无言"的言意论、"神明所得"的美感论,虽非专论美学,却都阐释了具有深刻美学意义的哲学命题。
作者 刘运好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9,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经学与诗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8BZW032)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0

  • 1蜂屋邦夫.道家思想与佛教[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 2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 3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4汤用彤.理学·玄学·佛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91.
  • 5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 6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精粹丛书·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95-99.
  • 7王晓毅.张湛列子注新探[C]//“多元视野中的中国历史”第二届中国史学国际会议论文.北京:《历史研究》编辑部,2004:1-19.
  • 8汤用彤.魏晋玄学论四则[M]//汤一介.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4.
  • 9陈三立.读列子.东方杂志,1917,(14).
  • 10马叙伦.列子伪书考[M]//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301-305.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