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解读英国电影中的“暴力青年”形象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英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以暴力著称的青年形象由来已久,但真正意义上的"暴力青年"却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将"暴力"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视其为一种权力的象征。本文将立足于20世纪末以来塑造"暴力青年"的英国影片的观看与品鉴,以《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死人的鞋子》《犯罪》《喧嚣俱乐部》等代表性的影片为例,自社会底层青年和社会上层青年两个层面解读英国电影中的"暴力青年"形象塑造。
作者 董金平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2,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7

  • 1[美]弗格森、曼斯巴赫.《过去是未来的前奏?全球政治中的认同与忠诚》,载拉彼德、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金烨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 2傅华.《全球认同与民族国家认同》,《光明日报》,2006年4月18日第12版.
  • 3高靓.《回归十年,香港教育变化大》,《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5日.
  • 4《欧盟国民身份认同发生变化:大多数年轻人已经认为自己是“欧洲人”》,《参考消息》,2006年10月21日.
  • 5[英]约瑟夫·拉兹.《政治中的自由:在自主性与传统之间》,载李建华.《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第3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 6[美]蒂克纳.《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认同:女性视角》,载拉彼德、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第217页.
  • 7刘梦溪.《史华慈:最后发表的思想》,《社会科学报》,2007年3月8日.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17版.
  • 9《构建认同意识下的多民族国家》,《社会科学报》,2009年5月28日,第1166期,第3版.
  • 10[美]帕西克.《文化的国际关系理论:需要拓展》,载拉彼德、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第141页.

共引文献34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