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氮肥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应用不同组合方法研究了水稻配施氮肥增效剂的效果,为合理施用此类产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全部一次追施效益最好。配施硝化抑制剂(伴能),能明显延长氮素释放,提升氮肥效果,进而促进水稻增产。
作者
雷金福
桂召贵
洪波
王明秀
鲁平东
李慧
机构地区
安徽省繁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繁昌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22-22,31,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氮肥增效剂
水稻
产量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1
胡王仲,徐正华.
粮菜兼用型高产大豆新品种西豆三号[J]
.大豆通报,1998(6):18-18.
被引量:2
2
徐树传,黄建成,王金官,蔡爱萍,张丽华.
白毛豆292性状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1995(5):15-15.
被引量:4
3
于晓伟.
日本丹波黑大豆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3):86-86.
被引量:3
4
刘东海,张连山.
丹波黑大豆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河南农业科学,2001,30(10):17-18.
被引量:3
5
于晓伟.
日本丹波黑大豆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7(4):34-34.
被引量:2
6
姚卫华.
大豆新品种蒙豆9号高产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4):118-11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邢飞.
浅谈提高高寒山区大豆单产的途径[J]
.大豆通报,2005(2):10-10.
被引量:3
2
王四清,高聚林,刘克礼,张胜.
大豆花荚形成与花荚脱落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2):8-10.
被引量:10
3
姚卫华.
大豆“八改”栽培法[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10):31-32.
被引量:5
4
朱知运,董汉文,张静媛,钱洪艳.
大豆新品种丰豆2号的选育及栽培[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1):40-40.
被引量:4
5
刘忠堂,何志鸿.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三种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范[J]
.大豆通报,1998(4):18-21.
被引量:5
6
王凤华,刘义,赵秀梅,刘辉.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和方法[J]
.大豆通报,1998(3):12-1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6
1
程艳波,江炳志,曹亚琴,宋恩亮,陈春,年海.
不同来源菜用大豆品种适应性的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4):151-156.
被引量:9
2
梅成芳.
榆林市榆阳区黑豆品种区域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4(7):60-60.
被引量:2
3
郭荣起,孙宾成,张万海,于平,徐长庆,柴燊,郭晶志.
大豆新品种“蒙豆3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4(3):57-58.
被引量:2
4
韩天富.
中国菜用大豆的种植制度和品种类型[J]
.大豆科学,2002,21(2):83-87.
被引量:29
5
马长青,谢成林,冯明,姚义,张春华,钟越,喻义珠,汤群.
黑大豆乌青1号间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5(3):50-54.
被引量:2
6
黄元贵.
日本丹波黑大豆的特征特性及稀植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29-29.
同被引文献
59
1
吕树鸣,霍兴祥,罗皓.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4,24(3):3-5.
被引量:11
2
林葆,林继雄,李家康.
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4(1):6-18.
被引量:229
3
林昌华,唐群峰,唐树梅,郑良永.
氮肥增效剂农用效应的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05,25(4):26-29.
被引量:3
4
田秀英,王正银.
玉米对尿素减量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的响应[J]
.核农学报,2006,20(6):539-543.
被引量:6
5
王斌,马兴旺,许咏梅,刘骅,杨涛,文启凯,刘晓丽.
腐植酸对灰漠土棉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3):312-317.
被引量:29
6
王缉娥,陈家贞,莫卫.
肥料增效剂配合氮、磷、钾肥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盘栽试验浅析[J]
.广西农学报,2007,22(5):5-6.
被引量:4
7
范明生,江荣风,张福锁,吕世华,刘学军.
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2):424-432.
被引量:80
8
李东坡,武志杰.
化学肥料的土壤生态环境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5):1158-1165.
被引量:162
9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被引量:2151
10
敖和军,王淑红,邹应斌,彭少兵,程兆伟,刘武,唐启源.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123-3132.
被引量:88
引证文献
4
1
潘刚.
氮肥增效剂伴能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0):11-11.
2
王玲玲,董春华,罗尊长,邹朝晖,谢宜,洪曦,褚飞,方勇.
湘东稻—油轮作区氮磷利用效率对化肥减施的响应[J]
.核农学报,2018,32(2):353-361.
被引量:9
3
程凯凯,李超,谭丽,聂泽民,廖世喜,聂丽群,汪柯,肖小平.
AGROTAIN氮稳定剂在中稻上的应用效果[J]
.作物研究,2018,32(6):474-479.
被引量:2
4
谭丽,聂泽民,程凯凯,李超,廖世喜,聂丽群,汪柯,肖小平.
AGROTAIN~肥料在中稻上的利用效率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8,0(12):36-40.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黄晶,张淑香,石孝均,黄庆海,聂军,徐明岗,张会民.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典型农田磷肥回收率变化[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6):1630-1639.
被引量:7
2
谢宜,周旋,罗尊长,王玲玲,胡柯鑫,周孟瑜,董春华.
超级早稻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4):557-566.
被引量:1
3
陈静蕊,秦文婧,王少先,夏文建,刘光荣,曹卫东,吕伟,徐昌旭,刘佳.
化肥减量配合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9,33(6):280-287.
被引量:30
4
李凯益,沈根祥,王振旗,赵晓祥,钱晓雍,付侃,徐昶,何忠虎.
基于猪粪资源利用的稻田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0,36(1):129-135.
被引量:9
5
刘凯,侯振安,王方斌,孙嘉璘,殷星.
优化行管配置和施氮量提高机采棉养分吸收及产量[J]
.灌溉排水学报,2020,39(5):1-9.
被引量:3
6
房彦飞,徐文修,符小文,张永杰,杜孝敬,张娜,安崇霄.
冬小麦施氮对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及产量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0(8):1826-1833.
被引量:7
7
何浩,张宇彤,危常州,李俊华.
等养分条件下不同有机肥替代率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1,35(2):454-461.
被引量:29
8
高杜娟,刘兴录,兰志斌,赵杨,陈友德,周斌,吕艳梅,罗先富,唐善军.
水稻-油菜周年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6):74-81.
被引量:1
9
熊又升,熊汉锋,谢媛园,樊红霞,徐小羽,刘喻,周剑雄,刘威,王时秋.
新型肥料在稻-油轮作制中的施用效果[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3):69-74.
被引量:2
10
胡丹,康丽霞,李培楚,张淑英,刘涛.
氮肥稳定剂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效氮供应、棉花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3,37(10):2071-2078.
被引量:1
1
黄洪运,罗巨海,颜林.
生物钾肥在小麦生产上应用效果[J]
.石河子科技,1998(3):1-4.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