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双季直播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全年双季间作栽培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土地资源,而且达到种地养地相结合。介绍了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双季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施基肥起畦、品种选择、适期早播、及时间定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
丁利群
机构地区
浙江省开化县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32-32,共1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鲜食大豆
间作
高效高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王树立.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4):188-188.
被引量:7
2
刘艳昆,闫旭东,徐玉鹏,岳明强,肖宇,刘忠宽.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3):23-26.
被引量:16
3
罗春新,胡萍,胡正荣.
玉米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2014(11):28-29.
被引量:3
4
刘永安,潘彬荣,岳高红,梅喜雪,许立奎,张宗宸,周志辉.
温州不同甜玉米-毛豆间作模式的农艺性状、产量与间作优势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13-16.
被引量:7
5
包斐,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卢德生,王桂跃.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在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产量表现[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2):189-19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梁泉,尹元萍,杨通新.
玉米大豆间作试验初步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4(5):16-19.
被引量:19
2
马骥,马淑云,程寅生,毛建昌,白世斌.
玉米大豆间作效应分析[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4):80-84.
被引量:37
3
王希群,马履一,贾忠奎,徐程扬.
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05,24(5):537-541.
被引量:281
4
唐劲驰,Ismael A.Mboreha,佘丽娜,廖红,陈怀珠,孙祖东,严小龙.
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6):1196-1203.
被引量:53
5
肖焱波,李隆,张福锁.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种间相互作用及氮转移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5):965-973.
被引量:130
6
刘广才,李隆,黄高宝,孙建好,郭天文,张福锁.
大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9):1787-1795.
被引量:63
7
张建华,马义勇,王振南,齐晶.
间作系统中玉米光合作用指标改善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4):104-106.
被引量:55
8
高春慧.
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88-89.
被引量:4
9
吴伟斌,洪添胜,王锡平,彭万喜,李震,张文昭.
叶面积指数地面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2):270-275.
被引量:87
10
赵秉强,李凤超,王成超.
我国间套作持续健康发展之对策[J]
.耕作与栽培,1997,17(1):5-8.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34
1
徐永琪,杨国安.
昌吉州玉米间作黄豆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59-59.
被引量:2
2
林文道.
稻头薯间作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33-34.
被引量:1
3
杏志刚,李清,段洪晓.
免耕玉米茬播种大豆栽培模式的优势比较[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5):40-40.
被引量:3
4
霍保安.
豆科与禾本科间作套种高效节氮理论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3):128-128.
被引量:3
5
郭建文.
玉米叶片SPAD值在除草剂药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86-88.
被引量:5
6
杨升辉,邱家训,徐长帅,李洪杰,唐汝友,王素阁,李强.
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1):8947-8949.
被引量:11
7
刘艳昆,阎旭东,徐玉鹏,岳明强,刘振敏.
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间作大豆的密度配置和品种选择[J]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1):83-87.
被引量:2
8
申江峰,何玉静,樊康宁,余泳昌.
玉米间作大豆模式测产分析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95-95.
被引量:3
9
宫明波,宋朝玉,郝俊杰,王圣健,李红卫,李振清,张晓艳.
“夏玉米—绿豆全程机械化间作模式”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9):77-81.
被引量:1
10
秦燕,郭泓鋆,杨进,赵永康,杨洪,韩庆新,李兰.
鲜食糯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5):55-5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
1
陈英男,冯明印,禹虹霞.
耐荫型大豆新品种抚豆24号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创新研究[J]
.现代化农业,2017(12):5-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刘芳,张宏大.
东北寒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思考[J]
.农业与技术,2018,38(16):113-1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振平.
东北大豆栽培技术要点[J]
.新农民,2019,0(20):58-59.
2
刘鹏.
大豆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措施[J]
.农家参谋,2019,0(12):60-60.
被引量:10
1
潘秀玲.
早熟西瓜新品种科赛翠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4(9):290-291.
2
俞朝,余启顶.
花生-晚稻-冬菜周年粮经型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5):132-133.
3
李季春.
优质菜用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28-29.
被引量:9
4
李炳珊,莫朝晖.
玉米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1,28(5):588-588.
被引量:2
5
顾掌根,杨志根.
双季直播稻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
.福建稻麦科技,1998,16(3):12-15.
6
陆洪贵,叶培根,陈高深.
水稻旱育幼苗撒播——双季直播新技术[J]
.新农村,1998(2):12-13.
7
田永权.
辽西地区马铃薯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4(3):32-32.
8
陈达华.
中稻—太子参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3,44(5):40-41.
被引量:1
9
蒋淑颖,许成军,张静.
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模式[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230-230.
10
马利,张丽芬,张立波.
谈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0):78-78.
被引量:4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